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皋陶謨》

問:「『允迪厥德,謨明弼諧』,疑是『稱皋陶』,未知是否?」曰:「『『若 以為稱皋陶』,則下句『禹曰俞』者,為何所俞耶?恐此八 字是皋陶之言,禹善之而問其詳,故皋陶復說下句 解此八字之義。或云:此八字是言皋陶之德」,「諧』字下 別有『皋陶之言』,今脫去,未知是否?姑存之可也。」

此條答潘子善

問「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曰:「此亦難曉。若且據 文勢解之,當云:『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言其 人之有德,當以事實言之。古注謂『必言其所行某事 某事以為驗』,是也』。」

或問:「聖賢教人,如『克己復禮』等語,多只是教人克去 私欲。不見有教人變化氣質處,如何?」曰:「『寬而栗,柔而 立,剛而無虐』,這便是教人變化氣質處。」又曰:「有人生 下來便自少物欲者,看來私欲是氣質中一事。」

以上語類二條

問:「『夙夜浚明有家,止亮采有邦』,古注以為可以為卿 大夫及諸侯。林氏以為卿大夫諸侯用此三德六德 之人,未知孰是?」曰:「林說恐得之,猶《孝經》說爭臣之類, 蓋曰『如是足矣,非必以是為限也』。」

此條答潘子善

「因其生而第之以其所當處者,謂之敘;因其敘而與 之以其所當得者,謂之秩。」天敘便是自然底次序,君 便教他居君之位,臣便教他居臣之位,父便教他居 父之位,子便教他居子之位。秩便是那天敘裡面物 事。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 祭其先,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皆是有這箇敘,便是 他這箇,「自然之秩。」

「《天工》人其代之!」「天秩、天敘、天命、天討」,既曰「天」,便自有 許多般在其中。天人一理,只有一箇分不同。

「《同寅》協恭」,是「上下一於敬。」

要「五禮有庸」、「五典五惇」,須是同寅、協恭、和衷。要「五服 五章、五刑五用」,須是政事。「懋哉!懋哉!」

以上語類四條

問:「『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不知『明 畏是兩字,還是一字?林氏以為聰明言視聽,明畏言 好惡,未知如何』?」曰:「林氏似是。明畏言天之所明、所畏、 所明,如『明明揚側陋之明』。」上明字所畏如「董之用威」,威 用六極之意。

此條答潘子善

《益稷》

問:「《益稷》篇,禹與皋陶只管自敘其功,是如何?」曰:「不知 是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脫簡,後面卻又有一段。 那禹前面時,只是說他無可言。『但『予思日孜孜』,皋陶 問他如何,他便說『也要恁地孜孜,卻不知後面一段 是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說那丹朱後,故恁地 說。丹朱緣如此,故不得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 《以此相戒。其君教》莫如丹朱,而如我,便是古人,直不 似今人,便要瞻前顧後。

義剛點「《尚書》作會」作一句。先生曰:「公點得是。」

「明庶以功」,恐「庶」字誤,只是「試」字。

「苗頑弗即工」,此是禹治水時調役他國人夫不動也。 後方征之,既格而服,則治其前日之罪而竄之,竄之 而後分北之。今說者謂「苗既格而又叛,恐無此事。」又 曰:「三苗想只是如今之溪洞相似。溪洞有數種,一種 謂之媌,未必非三苗之後也。《史》中說三苗之國,左洞 庭,右彭蠡,在今湖北江西之界,其地亦甚闊矣。」

以上語類四條

《夏書禹貢》

《禹貢》一書,所記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曉。竊意當 時治水事畢,卻總作此一書,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 人方量畢總作一門單耳。禹自言「予決九州,距四海, 濬畎澮距川」一篇,《禹貢》不過此數語,極好細看。今人 說禹治水,始於壺口鑿龍門,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洶 湧,其勢迅激,縱使鑿下龍門,恐這石仍舊壅塞,又下 「面水未有分殺,必且潰決四出。蓋禹先決九川之水, 使各通於海;又濬畎澮之水,使各通於川,使大水有 所入,小水有所歸。」禹只是先從低處下手,若下面之 水盡殺,則上面之水漸淺,方可下手。九川盡通,則導 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嘗謂禹治水,必當始於碣石 九河。蓋河患惟兗為甚。兗州是河曲處,其曲處兩岸 無山,皆是平地,所以潰決常必在此,故禹自其決處 導之,用功尤難。《孟子》亦云:「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之 海。」蓋皆自下流疏殺其勢耳。若鯀則只是築堙之所, 以九載而功弗成也。

「《禹貢》地理,不須大段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會 《禹貢》,不如理會如今地理。如《禹貢》濟水,今皆變盡了。 又江水無沱,又不至灃,九江亦無尋處。後人只白捉 江州,又上數千里不說一句,及到江州,數千里間,連 說數處,此皆不可曉者。」《禹貢》但不可不知,今地理亦 不必過用心。今人說中原山川者,亦是兒說,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