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淫人懼焉。故先王重之,以嗣賞罰,以輔法教。

徐幹中論

《治學篇》

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 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 故《書》曰:「若作梓材,既勤樸斲,惟其塗丹艧。」

《貴驗篇》

謗之為名也,逃之而愈至,距之而愈來,訟之愈多。 明乎此,則君子不足為也;闇乎此,則小人不足得也。 「帝舜屢省,禹拜昌言。」明乎此者也。

《周書》有言:「人毋鑒於水」,鑒於人也。鑒也者,可以察形; 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 恥其行之不及堯舜也。故小人尚明鑒,君子尚至言。

《爵祿篇》

爵祿者,先王之所重也,非所輕也。故《書》曰:「無曠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考偽篇》

亂德之道,固非一端已。《書》曰:「靜言庸,違象,恭淊天。」皆 亂德之類也。

《譴交篇》

爵之命也,各隨其才之所宜,不以大司小,不以輕任 重。故《書》曰:「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此先王取士官人之 法也。

梁劉勰文心雕龍

《原道篇》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 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 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興,業 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質。

《宗經篇》

三極彝訓,其書言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 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 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 索》,申以《九丘》。歲歷綿曖,條流紛糅。自夫子刪述而大 寶咸耀。於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

楊用修云:「觀音官。《尚書大傳》引孔子云:『《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呂刑》可以觀誠,《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

《書》實記言,然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故子夏嘆《書》,「昭 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明詩篇》

大禹成功,九敘惟歌。太康敗德,五子咸怨。順美匡惡, 其來久矣。

《史傳篇》

古者左《史記》,事者右《史記》。言者言經則《尚書》,事經則 《春秋》,唐虞流於典謨,夏商被於誓誥。

《論說篇》

若夫注釋為辭,解散論體,雜文雖異,總會是同。若秦 君延之注《堯典》,十餘萬字,朱普之解《尚書》,三十萬言。 所以通人惡煩,羞學章句。

《詔策篇》

昔軒轅、唐虞,同稱為命。命之為義,制性之本也。其在 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命喻自天,故授 管《錫嗣》。

《章表篇》

夫設官分職,高卑聯事,天子垂珠以聽,諸侯鳴玉以 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故堯咨四岳,舜命八元,固辭 再讓之請,俞往欽哉之授。並陳辭帝庭,匪假書翰。然 則敷奏以言,即表章之義也;明試以功,即授爵之典 也。至太甲既立,伊尹書誡,思庸歸亳,作書以纘,文翰 獻替,事斯見矣。周監二代,文理彌盛,再拜稽首,對揚 「休命。承文受冊,敢當丕顯。」雖言筆未分,而陳謝可見。

《議對篇》

《周書》曰:「議事以制,政乃弗迷。」議貴節制,經典之體也。 昔洪水之難,堯咨四岳,宅揆之舉,舜疇五臣。

《書記篇》

大舜云:「《書》用識哉!」所以記時事也。蓋聖賢言詞,總為 《尚書》,《尚書》之為體,主言者也。揚雄曰:「言,心聲也;書,心 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可見矣。」故書者,舒也,舒布其 言,陳之簡牘。

唐劉知幾史通

《六家》

尚書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 則之。」故知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觀書於周室,得虞、 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刪其善者,定為《尚書》百篇。孔安 國曰:「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璇璣鈐》曰:「尚者,上也。 上天垂文,以布節度,如天行也。」王肅曰:「上所言,下為 史所書,故曰《尚書》也。」惟此三說,其義不同。蓋書之所 主,本於號令,所以宣王道之正義,發話言於臣下,故 其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至如堯、舜二典,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