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卦底骨子,方有商量,今未須遽立論也。用九、用六之 文固在卦成之後,而用九、用六之理,乃在卦成之前, 亦是此理。但見得實體分明,則自然觸處通透,不勞 辨說矣。至謂「一八九六乃揲蓍者所為,而非聖人之 法」,此說尤不難曉。今且說揲蓍之法出于聖人耶?出 于後世耶?若據《大傳》,則是出于聖人無疑。而當是之 時,若無七八、九、六,則亦無所取決以見其爻之陰陽 動靜矣,亦何以揲蓍為哉!此事前書辨之已詳,非熹 之創見新說,更請熟玩,當自見之,今不復縷縷也。來 喻又云:「《繫辭》本只是四象生八卦,今又倍之,兩其四 象而生八卦之一」,此數字不可曉然,想不足深辨。請 且于前所謂實體者驗之,庶乎其有得也。

《來教疑》四爻、五爻者無所主名。

一畫為儀,二畫為象,三畫為卦,則八卦備矣。此上若 旋次各加陰陽一畫,則積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 有六十四卦之名,若徑以八卦遍就加乎一卦之上, 則亦如其位而得名焉。方其四畫五畫之時,未成外 卦,故不得而名之耳。內卦為貞,外卦為悔,亦是畫卦 之時已有此名。至「揲蓍求之」,則九變而得貞,又九變 而得悔,又是後一段事,亦如前所論七、八、九、六云爾, 非謂必「揲蓍」然後始有「貞悔」之名也。大抵《新書》所論 卦位,與《繫辭》《說卦》容有異同。至論揲蓍,則只本《繫辭》, 何由別有他說?如此等處,至為淺近。而今為說乃如 此切,恐考之殊未詳也。

來教引伊川先生說《重卦》之由。

重卦之由,不但伊川先生之說如此,蓋《大傳》亦云:「八 卦成列,因而重之」矣。但八卦所以成列,乃是從太極、 兩儀、四象漸次生出,以至于此。畫成之後,方見其有 三才之象,非聖人因見三才,遂以己意思惟而連畫 三爻以象之也。「因而重之」,亦是因八卦之已成,各就 上面節次生出。若旋生逐爻,則更加三變,方成六十 四卦。若併生全卦,則只用一變便成六十四卦。雖有 遲速之不同,然皆自然漸次生出,各有行列次第。畫 成之後,然後見其可盡天下之變。不是聖人見下三 爻不足以盡天下之變,然後別生計較,又并畫上三 爻以盡之也。此等皆是作《易》妙處。方其畫時,雖是聖 人,亦不自知裏面有許多巧妙奇特,直是要人細心 體認。不可草草立說也。

「以上五條,鄙意顛倒,無復餘蘊矣。然此非熹之說,乃康節之說;非康節之說,乃希夷之說;非希夷之說,乃孔子之說。但當日諸儒既失其傳,而方外之流,陰相付受,以為丹竈之術。至于希夷、康節,乃反之于《易》,而後其說始得復明于世。然與見今《周易》次第行列多不同者,故聞者創見,多不能曉而不之信。只據目今見行《周易》,緣文生義,穿鑿破碎,有不勝其杜撰者」 ,此《啟蒙》之書所為作也。若其習聞易曉,人人皆能領略,則又何必更著此書,以為屋下之屋、床上之床哉!更願高明毋以為熹之說而忽之,姑且虛心遜志以求其通曉,未可好高立異而輕索其瑕疵也。玩之久熟,浹洽于心,則天地變化之神,陰陽消長之妙,自然瞭于心目之間,而其可驚可喜,可笑可樂,必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言之不盡,偶得小詩,以寄鄙懷曰:「忽然半夜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若識無心涵有象,許君親見伏羲來。說得太郎當了,只少箇拄杖卓一下,便是一回普說矣。」 狂妄僭率,幸勿鄙誚也。

伏承別紙誨諭諄悉。及示新論,尤荷不鄙。但區區之 說,前此已悉陳之,而前後累蒙排擯揮斥,亦已不遺 餘力矣。今復下喻,使罄其說,顧亦何以異于前日耶? 然既辱開之使言,則又不敢嘿嘿。然其大者未易遽 論,姑即來教一二淺者質之。夫謂「溫厚之氣盛于東 南,嚴凝之氣盛于西北」者,《禮》家之說也。謂陽生于子, 「于卦為《復》;陰生于午,于卦為《姤》」者,曆家之說也;謂「巽 位東南,乾位西北」者,《說卦》之說也。此三家者各為一 說,而禮家、曆家之言猶可相通。至于《說卦》,則其卦位 自為一說,而與彼二者不相謀矣。今來教乃欲合而 一之,而其間又有一說之中自相乖戾者,此熹所以 不能無疑也。夫謂東南以一陰已生而為陰柔之位, 西北以一陽已生而為陽剛之位,則是陽之盛于春 夏者不得為陽,陰之盛于秋冬者不得為陰,而反以 其始生之微者為主也。謂一陰生于東南,一陽生于 西北,則是陰不生于正南,午位之遇而淫于東;陽不 生于正北,子位之復而旅于西也;謂《巽》以一陰之生 而位乎東南,則乾者豈一陽之生而位于西北乎?況 《說卦》之本文,于巽則但取其潔齊,于乾則但取其戰 而已,而未嘗有一陰一陽始生之說也。凡此崎嶇反 復,終不可通,不若直以陽剛為仁,陰柔為義之明白 而簡易也。蓋如此則發生為仁,肅殺為義,三家之說 皆無所牾。肅殺雖似乎剛,然實天地收斂退藏之氣, 自不妨其為陰柔也。來教又論黑白之位,尤不可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