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2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德或供養之具存焉。亡者之魂無依,故遣為此祟,但 去之必瘳也。」患者歸視功德堂內,本無他物。忖思久 之,老母曰:「佛前紗窗,乃重圍時他人之物,曾取而置 之,得非此乎?」遽令撤去,仍修齋懺,其疾遂痊,竟受其 鐶釧之贈。何生未遇,不汲汲於官宦,末年祈於大官, 自布衣除興元少尹,金紫,兼妻邑號,子亦賜緋,不之 任,便歸閬州而卒。顯知死期也,雖術數通神,而名器 逾分,識者知後主之政。悉此類也。

嘉州夾江縣人。孫雄人號孫卯齋,其言事亦何奎之 流。偽蜀主歸命時,內官宋愈昭將軍數員,舊與孫相 善,亦神其術,將赴洛都,咸問其將來升沉,孫俛首曰: 「諸官記之,此去無災無福,但行及野狐泉,已來稅駕 處。」曰:「孫雄非聖人耶?此際新舊使頭皆不見矣。」諸官 皆疑之。爾後量其行邁,合在咸京左右。後主罹偽詔 之禍,莊宗遇鄴都之變,所謂「新舊使頭皆不得見」之 驗也。愚同席備見說,故記之。

遂寧有馮見鬼,忘其名,似有所睹,知人吉凶。潁川陳 絢為武信軍留後,而劉令公知俊交替,摭其舊事,疊 有奏論。馮生調潁川,白府主「雖號元戎,前無旌節所 引,殆不久乎?幸勿憂也。」未踰歲而彭城伏誅。有官人 林泳者,本閩人也,嘗謂僚友曰:「安有生人而終日見 鬼乎?無聽其祆。」馮聞之甚不平。或一日,對眾謂之曰: 「閣下為官,多不克終,蓋曾殺一女人為祟,以公祿壽 未盡,莫致其便。我能言其姓名,公信之乎?」於是慚懼, 言誠於馮生,許為解其冤也。他皆類此。

《福建通志王鏻傳》:「中軍使薛文傑與內樞密使吳英 有隙,英病在告,文傑諷鏻使巫視英疾,即收英下獄, 命文傑劾之,英自誣伏見殺。英嘗主閩兵,得其軍士 心,軍士聞英死,皆怒。是歲,吳人攻建州,鏻遣其將王 延宗救之,兵行在道,不肯進,曰:『得文傑乃進』。鏻惜之 不與,其子繼鵬請與之以紓難,乃以檻車送文傑軍」 中。文傑善術數,自占云:「過三日乃可無患。」送者聞之, 疾馳二日而至,軍士踴躍,磔文傑於市,閩人爭以瓦 石投之,臠食立盡。明日,鏻使者至,赦之,已不及。 《宋史·周克明傳》:克明祖傑,僖宗在蜀,傑上書言治亂 萬餘言,擢水部員外郎,三遷司農少卿。傑精於曆筭, 嘗以《大衍》曆數有差,因敷衍其法,著《極衍》二十四篇, 以究天地之數。時天下方亂,傑以天文占之,惟嶺南 可以避地,乃遣其弟鼎求為封州錄事參軍。傑天復 中亦棄官攜家南適嶺表劉隱素聞其名,每令占候 天文災變。傑自以年老,嘗策名中朝,恥以星曆事僭 偽,乃謝病不出。龔襲位,彊起之,令知司天監事,因問 國祚修短,傑以《周易》筮之,得《比》之復,曰:「卦有二土,土 數生五,成於十。二五相比,以歲言之,當五百五十。」龔 大喜,賞賚甚厚。龔以梁貞明三年僭號,至開寶四年 國滅,止五十五年。蓋傑舉成數以避害耳。

《王延範傳》:延範性豪率,為江南轉運使。有劉昴賣卜 於吉州市,其言多驗,謂延範曰:「公當偏霸一方。」後小 將張霸告延範將謀不軌及諸不法事,休復馳奏之, 太宗遣高品閻承翰乘傳,會轉運副使李琯暨休復 雜治延範,具伏,與昴俱斬廣州市。

《清波雜志》:煇嘗過庭,聞祖父奉直得於陸農卿左丞 歐陽文忠公,有一記事冊子,親題「丙午年,不入蜀則 入吳。」後見洪成季文憲公之孫,言文憲嘗問邵澤民: 康節知數公所聞如何?曰:「無他語。」臨終但云:「丁未歲 子孫可入蜀。」然建炎初,吳地亦不免被兵,獨西蜀全 盛,迄今為東南屏蔽。益信斯言。康節先天之數,世可 「希萬一耶?」

《龍川別志》:慶曆中,西羌方熾,天下騷動,仁宗憂之。餘 杭徐復者,高人也,博通術數,有旨召之,上親臨問焉。 復曰:「今日氣運類唐德宗居奉天時。」上驚曰:「何至爾?」 復曰:「雖然,君德不同,陛下無深慮也。」上問所以,復曰: 「德宗性忌刻,好功利,欲以兵伏天下,其德與凶運會, 故奔走失國,僅乃免。陛下恭儉仁恕,不難屈己容物。 西羌之變,起於元昊,陛下不得已應之。兵雖不解而 神人知,非陛下本心。雖時與德宗同,而德與之異,運 雖惡,無能為也,不久定矣。」上稱善,欲官之,不願,賜處 士號,罷歸。復少時學《六壬》,聞州一僧善發課,州有一 衙校,偶問之,僧曰:「大凶,法當死於市。」校曰:「吾幸無他 事,安至此?」僧曰:「君還家,夜漏將上,有」一異姓親叩門, 坐未定,外有馬相踶不解,取火視之,其一牝馬也,有 胎已墮,駒三足。若有此,君死無疑,不然亦不死也。其 人歸候之,皆如僧言,大驚。旦起,問僧所以脫禍,僧曰: 「吾無禳除法,惟有遠行,可以少解。」用其言乞歸農,州 將憐而許之,遂為遠行計。既登舟,適有事,當略還家, 將登岸,與一人相遇,排之墮水死。州知其故,以可愍 讞之,得減罪。復從僧學其術,僧曰:「吾術與君術無異, 而所以推之者則不可傳也。」復曰:「姑告彼課日時,吾 自推之。」僧曰:「盡子思慮所至,子所不及,吾無如之何 也。」復推之累日,盡得僧所見,而不見駒所墮三足。僧 曰:「子智止此,不可強也。」終不復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