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2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復歸唐,唐應繼周,漢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晉以

降非真主正統,皆五行沴氣,遂作唐家千歲曆。 《尚書故實》。中書令河東公開元中居相位,有張憬藏 能言休咎,一日忽詣公,以一幅紙大書「台」字授公,公 曰:「余見居台司,此何意也?」後數日貶官台州刺史。 《芝田錄》賈耽精於術數,有一叟失牛,詣桑國師占,師 曰:「爾牛在賈相公帽笥中。」叟迎公馬首訴之,公笑取 笥中展盤據鞍作卦曰:「爾牛在安國觀三間後大槐 鵲巢中。」叟往探,不見傍有繫牛,乃獲盜牛者。

《北夢瑣言》:盛唐縣令李鵬遇桑道茂曰:「長官只此一 邑而已,賢郎二人,大者位極人臣,次者殆於數鎮,子 孫百氏。」後如其言。長男名石,出將入相,子孫兩世及 第,至今無間。次即諱福,敭歷七鎮,終於使相,凡八男, 三人及第,至尚書、給諫郡牧,見有諸孫皆朱紫,不墜 士風。何先見之妙如是?

《杜陽雜編》:上欲西行,有知星者奏上曰:「逢林即住。」上 曰:「豈可令朕處林木間乎?」姜公輔曰:「不然,但以地名 亦應也。」及奉天尉賈隱林謁上於行在,上觀隱林氣 宇雄俊,兼是忠烈之家,而名葉知星者語。隱林即天寶末賈循 之猶子也上因延於臥內,以採籌略之深淺。隱林於獅榻 前以手畫地,陳攻守之策,上甚異之。隱林因奏曰:「臣 昨夜夢日墜地,臣以頭戴日上天。」上曰:「日即朕也,此 來事莫非前定。」遂拜為侍御史,糾劾行在。尋遷左常 侍。後駕遷幸梁州,而隱林卒。

《幽閑鼓吹》:苗帝師困於名場,一年似得復落第。春景 暄妍,策蹇驢出都門,貰酒一壺,藉草而坐,醺醉而寐。 久之既覺,有老父坐其旁,因揖敘,以餘杯飲。老父媿 謝曰:「郎君縈悒恥,寧要知前事耶?」苗曰:「某應舉已久, 有一第分乎?」曰:「大有事,但更問。」苗曰:「某困於窮變,一 郡寧可及乎?」曰:「更向上。」曰:「廉察乎?」曰:「更向上。」苗公乘 酒猛問曰:「將相乎?」曰:「更向上。」苗公怒,全不信,因肆言 曰:「將相向上作天子乎?」老父曰:「天子真者即不得,假 者即得。」苗都以為怪誕,揖之而去。後果為將相。及德 宗昇遐,攝冢宰三日。

賓客劉公之為屯田員外郎時,事勢稍異,旦夕有騰 趠之勢。知一僧有術數極精,寓直日邀之至省。方欲 問命,報韋秀才在門外。公不得已,且令僧坐簾下。韋 秀才獻卷已略省之,而意色殊倦。韋覺之,乃去,與僧 語不對,吁嗟良久,乃曰:「某欲言,員外必不愜,如何?」公 曰:「但言之。」僧曰:「員外後遷,乃本行正郎也。然須待適 來韋秀才知印處置。」公大怒,揖出之。不旬日貶官。韋 秀才乃處厚相也。後三十餘年在中書,劉轉屯田郎 中。

《東觀奏記》:「杜琮通貴日久,門下有術士李」失其名琮待 之厚。琮任西川節度使,馬植罷黔中,赴闕至。缺四字西 川術士一見謂琮曰:「受相公恩久,思有效答,今有所 報矣。黔中馬中丞非常人也,相公當厚遇之。」琮未之 信。術士一見,密於琮曰:「相公將有禍,非馬中丞不能 救。」琮始驚信發日,厚幣贈之,仍令吏為植於都下買 宅,死生之計無闕焉。植至闕,方感琮不知其旨。尋除 光祿卿。報狀至蜀,琮謂術士曰:「貴人至闕作光祿卿 矣。」術士曰:「姑待之。」稍進大理卿,又遷刑部侍郎,充諸 道鹽鐵使。琮始驚憂,俄而作相。懿安皇太后崩後琮, 懿安子婿也。忽一日,內榜子檢責宰相元載故事,植 諭旨。翌日,延英上前,萬端營救。植素辨博,能回上意, 事遂中寢。

《泊宅編》:「金壇郎王裕,福唐人,術數頗工。又常云:『天運 四百二十年一周,而七百甲子,備位天地人江河海 鬼凡七。今正行鬼,後十八年復行天,當有異人應時 而出』。」又云:「唐明皇時正行天元故也。」

《北夢瑣言》:「唐世長安有宗小子者,解黃白術,唯在平 康狎游。與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微時游處,因色失歡。 他日陳公遭遇,出鎮成都,京國亂離,僖宗幸蜀,宗生 避地亦到錦江,然畏潁川知之,遂逆旅資中郡,消聲 斂跡,唯恐人知。寓應真觀,修一爐大丹未竟,宗生解 六壬,每旦運式,看一日吉凶。無何失聲,便謀他適,走」 至內江縣,潁川差人吏就所在害之。所修藥道士收 得。傳致數家。皆不利人莫如何也。

梁司天監仇殷,術數精妙,每見吉凶,不敢明言,稍關 逆耳,祕而不說,往往罰俸,蓋懼梁祖之好殺也。 唐峰亦閬州人,有墳塋在茂賢草市。峰因負販與一 術人偕行,經其先塋,術士曰:「此墳塋子孫,合至公相。」 峰謂曰:「此即家墳隴也。」士曰:「若是君家,恐不勝福耶? 子孫合為賊盜。」皆不令終。峰志之。爾後遭遇蜀先主 開國,峰亦典郡,其二子道襲官皆至節將。三人典郡, 竟如術士之言,何其驗也。

王蜀時,閬州人何奎,不知何術,而言事甚效,既非卜 相,人號何見鬼,蜀之近貴咸神之。鬻銀之肆有患白 癩者,傳於兩世矣。何見之謂曰:「爾所苦吾知之矣,我 為嫁娉,少鐶釧釵篦之屬,爾能致之乎?即所患可立 愈矣。」白癩者欣然許之,因謂曰:「爾家必有他人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