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暫來過我,不須觸之。」其精妙如此。祐遷石頭督護,璞 復隨之。時有鼯鼠出延陵,璞占之曰:「此郡東當有妖 人欲稱制者,尋亦自死矣。後當有妖樹生。然若瑞而 非瑞,辛螫之木也。儻有此者,東南數百里必有作逆 者,期明年矣。」無錫縣欻有茱萸四株,交枝而生,若連 理者。其年盜殺吳興太守袁琇。或以問璞,璞曰:「卯爻 發而沴金,此木不曲直而成災也。」王導深重之,引參 已軍事。嘗令作卦,璞言:「公有震厄,可命駕西出數十 里,得一柏樹,截斷如身,長置常寢處,災當可消矣。」導 從其言,數日果震,柏樹粉碎。時元帝初鎮建鄴,導令 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東北郡縣有武名者,當出鐸 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縣有陽名者,井當沸。」其後,晉 陵武進縣人於田中得銅鐸五枚。歷陽縣中井沸,經 日乃止。及帝為晉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會稽 當出鍾以告成功,上有勒銘,應在人家井泥中得之, 繇辭所謂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者也。」及帝 即位,太興初,會稽剡縣人果於井中得一鍾,長七寸 二分,口徑四寸半,上有古文奇書十八字,云「會稽嶽 命」餘字。時人莫識之。璞曰:「蓋王者之作,必有靈符,塞 天人之心,與神物合契,然後可以言受命矣。觀五鐸 啟號於晉陵,棧鍾告成於會稽,瑞不失類,出皆以方, 豈不偉哉!若夫鐸發其響,鍾徵其象,器以數臻,事以 實應,天人之際,不可不察。」帝甚重之。璞著《江賦》,其辭 甚偉,為世所稱。後復作《南郊賦》,帝見而嘉之,以為著 作佐郎。于時陰陽錯繆而刑獄繁興,璞上疏曰:「臣聞 《春秋》之義,貴元慎始,故分至啟閉,以觀雲物,所以顯 天人之統,存休咎之徵。臣不揆淺見,輒依歲首,粗有 所占,卦得解之《既濟》,按爻論思,方涉春木王龍德之 時,而為廢水之氣,來見乘加,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 為法象,刑獄所麗,變坎加離,厥象不燭。以義推之,皆」 為刑獄殷繁,理者有壅濫。又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太白蝕月。月者屬坎,群陰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 太陽精者也。太白金行之星,而來犯之,天意若曰,刑 理失中,自壞其所以為法者也。臣術學庸近,不練內 事,卦理所及,敢不盡言。又去秋以來,沈雨跨年,雖為 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獄充溢,怨歎之氣所致。往 建興四年十二月中,行丞相令史淳于伯刑於市,而 血逆流《長標》。伯者小人,雖罪在未允,何足感動靈變, 致若斯之怪邪?明皇天所以保祐金家子愛。陛下屢 見災異,殷勤無已。陛下宜側身思懼,以應靈譴,皇極 之讁,事不虛降。不然,恐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 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勞也。 臣謹尋按舊經,《尚書》有五事供禦之術,京房《易傳》有 消復之救,所以緣咎而致慶,因異而邁政。故木不生 庭,太戊無以隆;雉不鳴鼎,武丁不為宗。夫寅畏者所 以饗福,怠傲者所以招患,此自然之符應,不可不察 也。按《解卦繇》云:「君子以赦過宥罪。」《既濟》云:「思患而豫 防之。」臣愚以為宜發哀矜之詔,引在予之責,蕩除瑕 釁,贊陽布惠,使幽斃之人,應蒼生以悅育;否滯之氣, 隨谷風而紓散。此亦寄時事以制用,藉開塞而曲成 者也。臣竊觀陛下貞明仁恕,體之自然,天假其祚,奄 有區夏。啟重光於已昧,廓四祖之遐武。祥靈表瑞,人 鬼獻謀,應天順時,殆不尚此。然陛下即位以來,中興 之化未闡,雖躬綜萬機,勞逾日昃,元澤未加於群生, 聲教未被乎宇宙,臣主未寧于上,黔細未緝於下,《鴻 鴈》之詠不興,《康衢》之歌不作者,何也?杖道之情未著, 而任刑之風先彰,經國之略未震,而軌物之跡屢遷。 夫法令不一則人情惑,職次數改則覬覦生,官方不 審則秕政作,懲勸不明則「善惡渾。」此有國者之所慎 也。臣竊為陛下惜之。夫以區區之曹參,猶能遵蓋公 之一言,倚清靖以鎮俗,寄市獄以容非,德音不忘,流 詠于今。漢之中宗,聰悟獨斷,可謂令主,然厲意刑名, 用虧純德。老子以禮為忠信之薄,況刑又是禮之糟 粕者乎?夫無為而為之,不宰以宰之,固陛下之所體 者也。恥其「君不為堯、舜者,亦豈惟古人!是以敢肆狂 瞽,不隱其懷。若臣言可採,或所以為塵露之益;若不 足採,所以廣聽納之門。願陛下少留神鑒,賜察臣言。」 疏奏,優詔報之。其後日有黑氣。璞復上疏曰:「臣以頑 昧,近者冒陳所見,陛下不遺狂言。事蒙御省,伏讀聖 詔,歡懼交戰。臣前云:『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法象, 刑獄所麗,變《坎》加《離》,厥象不燭,疑將來必有薄蝕之 變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暫昧,而色都赤, 中有異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氣,共相搏擊,良久 方解。按時在歲首純陽之月,日在癸亥全陰之位,而 有此異,殆元首供禦之義不顯,消復之理不著之所 致也。計去微臣所陳,未及一月,而便有此變,益明皇 天留情陛下懇懇之至也。往年歲末,太白蝕月;今在 歲始,日有咎讁,曾未數旬,大眚再見。日月告釁,見懼 詩人,無曰天高,其鑒不遠。故宋景言善,熒惑退次;光 武寧亂,滹沱結冰。此明天人之懸符,有若形影之相 應。應之以德,則休祥臻;酬之以怠,則咎徵作。陛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