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之卜筮,皆用古書,工拙繫乎用之者,唯其寂然不 動,乃能通天下之故。「人未能至乎無心也」,則憑物之 無心者而言之,如灼龜璺瓦,皆取其無心也。

古之卜者皆有繇辭。《周禮》三兆,其頌皆千有二百,如 「鳳凰于飛,和鳴鏘鏘,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專之渝,攘 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如魚竀尾衡流而 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塞竇,乃自後踰大橫 庚庚,予為天王」,「夏啟以光」之類是也。今此書亡矣,漢 人尚視其體,今人雖視其體,而專以五行為主,三代 舊術,莫有傳者。

《易象》九為老陽,七為少,八為少陰,六為老。舊說陽以 進為老,陰以退為老。九六者,乾坤之畫,陽得兼陰,陰 不得兼陽,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數,陽 順陰逆之理,皆有所從來,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 凡歸除之數,有多有少。多為陰,如爻之偶;少為陽,如 爻之奇。三少乾也,故曰老陽。九揲而得之,故其數九, 其策三十有六。兩多一少,則一少為之主,震、坎、艮也, 故皆謂之「少陽。」少在初為震中為坎末為艮皆七揲而得之,故其 數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陰。」六揲而得 之,故其數六,其策二十有四。兩少一多,則多為之主, 《巽》《離》《兌》也,故皆謂之「少陰。」多在初為巽中為離末為兌皆八揲而 得之,故「其數八,其策三十有二,物盈則變。」純少陽盈純多陰盈 盈為老,故老動而少靜。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卦爻 之辭,皆九六者,惟動則有占,不動則無朕,雖《易》亦不 能言之。《國語》謂「正、《屯》」、悔、豫皆八,遇泰之八是也。今人 以《易》筮者,雖不動,亦引爻辭斷之。《易》中但有九六,既 不動則是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辭?此流俗之過也。

程大昌演繁露

《蓍以七為數》

諸家多言蓍以七為數,至其何以用七,則莫有言者, 意謂七七四十九,正蓍之用爾。歷攷諸《易》,自數總以 及數變,皆無以七為祖者,獨有七為少陽,固在四策 之一,然此之七也,進之不得為陽數之極,退之不能 為陽變之祖,則七在四策中,特其列數之一爾,安能 總攝它數也?顧獨於末流取四十九以配七七,而謂 「蓍』數之祖,何所本也?

朱熹易學啟蒙

《說》

聖人觀象以畫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後世之人皆 有以決嫌疑,定猶豫,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塗,其功 可謂盛矣。然其為卦也,自本而幹,自幹而枝,其勢若 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為蓍也,分合進「退」,「縱」「橫」「逆」「順」, 亦無往而不相值焉,是豈聖人心思智慮之所得為 已哉!特氣數之自然,形于法象、見于圖書者,有以啟 于其心而假手焉爾。近世學者類喜談《易》而不察乎 此。其專于文義者,既支離散漫,而無所根著;涉于象 數者,又皆牽合附會,而或以為出于聖人心思智慮 之所為也。若是者,予竊病焉。因與同志頗輯舊聞,為 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于其說云。

謝廷芳辨惑論

《卜筮》

卜筮之說尚矣,予但嫉夫今卜筮者誣罔百端,與古 相房,無足取信。如占疾,苟能斷其安危,決其吉凶可 也。今也必曰:「某神禍之,某鬼祟之,禱則生,否則死。」吁! 何其卦之間,灼見鬼神如是耶?其它妖妄,大率類此。 予之所以不信者此也,非謂無蓍龜之靈也。歷傳記 述見聞,集此篇與知者。

《書》曰:「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 《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禮記》曰:「人無恒,不可以為卜筮。」

《卜筮》者,先聖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決嫌疑、定 猶豫也。

《左傳》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荀子》曰:「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而後決大事。 非其為得求也,以文之也。」

《程子》曰:「古者卜筮,將以決疑也。今之卜筮則不然,計 其命之窮通,詰其身之達否而已,噫亦惑矣。」

鄭樵通志

《論卜筮》

蘇子曰:「挾筮布卦,以分陰陽而明吉凶。」此日者之事, 非聖人之道也。吁!《周禮》有筮人大卜掌三《易》之法,而 《洪範》亦有稽疑,是占筮之學,其來尚矣,特用之者有 善未善者爾。夫卦之與爻,有體本吉者,有反而後吉 者,其相為倚仗,而占驗不可不知。卦之本吉,《豐》《泰》《既 濟》之類是也。反而後吉者,《否》《屯》《未濟》之類是也。爻之 本吉者,《乾》之《飛龍》《坤》之「黃裳」之類是也。反之而後吉 者,上九「亢龍」、上六「龍戰于野」之類是也。知此而後可 以言卜筮矣。蓋嘗論之,世人顛倒于利欲之場,終日 戴天履地,行不祥之事而無所憚,至丘社則斂衽而 過之,終日言動擬議不出於《易》而不知畏,至露蓍而 得繇辭則敬而信之。吁!以此用心,宜乎蓍龜之不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