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弊也剽;西北之俗,其興也勃。況東南,中國之舊主也。 中國之廢久矣,天之所廢,孰能興之?」彥曰:「東南之歲 可刻乎?」子曰:「東南不出,運曆三百。大賢大聖,不可卒 遇。能終其運,所幸多矣。且辛丑之歲,明王當興,定天 下者不出九載己酉,江東其危乎?」彥曰:「明王既興,其 道若何?」子曰:「設斯人有始有卒,五帝三王之化復矣。 若無三五之道,則必終之以驕,加之以亢。晚節末路, 有桀紂之主出焉,天下復亂。夫先王之道,墜地久矣。 改張易調,其興實難;苛化虐政,其窮必酷。故曰:『大軍 之後,必有凶年;積亂之後,必有凶主。理當然也』。」彥曰: 「先王之道竟亡乎?」子曰:「何謂能亡也?夫明主久曠,必 有達者興焉,而能行其典禮,此三才五常所由繫也。 孔子曰:『文不在茲乎』?此王道不能亡也。」彥曰:「請推其 數。」子曰:「乾坤之策,陰陽之數,推而行之,不過三百六 十六;引而伸之,不過三百八十四。終則有始,天之道 也。」噫朗聞之,先聖與卦象相契,自魏以降,天下無真 主。故黃初元年庚子,至今八十四載,更八十二年丙 午,三百六十六矣,當有達者生焉。更十八年甲子,當 有王者合焉。用之則王道「振,不用,則洙泗之教修矣。」 彥曰:「其人安出?」子曰:「唐、晉之郊乎?昔殷後不王,而仲 尼生周;周後不王,斯人生晉。生周者,周公之餘烈也; 生晉者,陶唐之遺風乎?天地之數,宜契自然。」彥曰:「此 後何如?」子曰:「始於甲申,止於甲子,正百年矣。過此未 之或知也。」

《宋書蔡興宗傳》,興宗為郢州府參軍,彭城顏敬以式 卜曰:「亥年當作公,官有大字者不可受也。」及有開府 之授,而太歲在亥,果薨於光祿大夫之號焉。

《異苑》:「元嘉四年五月三日,會稽餘姚錢祐夜出屋後, 為虎所取,十八日乃自還。說:虎初取之時,至一宮府, 入重門,見一人憑几而坐,形貌偉壯,左右侍者三十 餘人,謂曰:『吾欲使汝知術數之法,故令虎迎汝,汝無 懼也』。留十五晝夜,語諸要術,盡教道之方。祐受法畢, 便遣令還,而不知道,即使人送出門,乃見歸路。既得」 還家,大知占卜,無幽不驗,經年乃卒。

元嘉九年二月二十四日,長山張舒奄見一人,著朱 衣,平上幘,手捉青柄馬鞭,云:「如汝可教,便隨我去。」見 素絲繩繫長梯來下,舒上梯,乃造大城,綺堂洞室,地 如黃金。有一人,長大,不巾幘,獨坐絳紗帳中。語舒曰: 「主者誤取汝,賜汝祕術卜占,勿貪錢賄。」舒亦不覺受 之。

北海任詡,字彥期,從軍十年乃歸。臨還,握粟出,卜師 云:「非屋莫宿,非食時莫沐。」詡結伴數十共行,暮遇雷 雨,不可蒙冒,相與庇於巖下。竊意非屋莫宿戒,遂負 擔櫛沐。巖崩,壓停者悉死。至家,婦人先與外人通情, 謀共殺之,請以濕髮為識。婦宵則勸詡令沐,復憶非 食時莫沐之忌,收髮而止。婦慚愧負怍,乃自沐焉。散 髮同寢。「通者夜來,不知婦人也」,斬首而去。

《南齊書劉休傳》:「太始初,諸州反,休筮明帝當勝,靜處 不預異謀。數年,還投吳喜,為輔師府錄事參軍。喜稱 其才,進之明帝,得在左右。板桂陽王征北參軍。帝頗 有好尚,尤嗜飲食。休多藝能,爰及鼎味,問無不解。後 宮孕者,帝使筮其男女,無不如占。」

《荀伯玉傳》:「伯玉為太祖冠軍刑獄參軍,太祖為明帝 所疑,及徵為黃門郎,深懷憂慮。伯玉勸太祖遣數十 騎入虜界,安置標榜。於是虜遊騎數百,履行界上,太 祖以聞,猶懼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斷卦不成行。而 明帝詔果復太祖本任,由是見親待。」

《梁書鄧元起傳》,「夏侯道遷以南鄭叛,元起都督諸軍, 將救漢中,魏已攻陷兩晉壽。淵藻將至,元起頗營還 裝。淵藻入城,甚怨望,因表其逗遛,不憂軍事,付州獄 自縊。元起之至巴東,聞蜀亂,使蔣光濟筮之,遇蹇,喟 然歎曰:『吾豈鄧艾而及此乎』!」後果如筮。

《阮孝緒傳》:時有善筮者張有道謂孝緒曰:「見子隱跡 而心難明,自非考之龜蓍,無以驗也。」及布卦,既揲五 爻曰:「此將為《咸》,應感之法,非嘉《遁》之兆。」孝緒曰:「安知 後爻不為上九?」果成《遁》卦。有道歎曰:「『此謂肥遁無不 利』象實應德,心跡并也。」孝緒曰:「雖獲《遁卦》,而上九爻 不發,升遐之道,便當高謝許生。」乃著《高隱傳》,上自炎 黃,終於天監之末,斟酌分為三品,凡若干卷。又著論 云:「夫至道之本,貴在無為;聖人之跡,存乎拯弊。弊拯 由跡,跡用有乖於本。本既無為,為非道之至。然不垂 其跡,則世無以平,不究其本,則道實交喪。丘、旦將存 其跡,故宜權晦其本,老莊但明其本,亦宜深抑其跡。 跡既可抑,數子所以有餘;本方見晦」,尼丘是故不足。 非得一之士,闕彼明智,體之之徒,獨懷鑑識。然聖已 極照,反創其跡;賢未居宗,更言其本。良由跡須拯世, 非聖不能;本實明理,在賢可照。若能體茲本跡,悟彼 抑揚,則孔、莊之意,其過半矣。

《南史》:梁大同中,同泰寺災,帝召太史令虞履筮之,遇 坤之履,曰:「無害。」其繇云:「『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文言》云:『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帝曰:「斯魔也。酉應見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