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汪元津幼子,七月間,因傷食病瘧,七日發搐。余見之, 肝風雖甚,脾未至困,當瀉其肝,後補其脾可也。乃以 瀉肝散三服而搐止,後用調元湯以補其脾,琥珀抱 龍丸以平其肝。喜睡,二目不能開。余思喜睡者,非脾 困也,乃神昏欠惺惺也;目屬肝,兩泡屬脾。合目不開 者,非亡魂也,乃神倦也。今兒目欲開欲合可知也。只 用前方。又二日令其家中平日相與嬉戲者,取其小 鼓小鈸之物,在房中牀前唱舞以譟之,未半日目開 而平復也,凡十日而安。

一女子五個月內發搐,余以瀉青丸投之,三四服搐 不止轉甚。余思痰壅氣鬱,乃發搐也。丸散頗粗,與痰 粘滯於咽喉之間,致氣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葉煎 作湯,取綿紙濾去其渣滓,澄清服之,搐止而安。其父 歎曰:「醫之貴於變通也,如是夫。」

有兒脾胃素弱,一日病瀉,以理中丸服之,瀉未止,口 內生瘡,乃謂前藥性熱助火,復以冷藥投之,身微熱, 睡則揚睛。余見之曰:「此發慢驚風也。令郎脾胃本虛, 瀉則益虛。口中生瘡者,脾虛熱也,誤服冷藥,則中氣 益損,昏睡不乳,虛損之極也。當急作調元湯倍加人 參服之」,調理半月而愈。

胡鳳崖有子,痘瘡後傷食疳,肌瘦髮穗。有醫童一冊 見之曰:「不是疳證,乃血虛也。」其家惑之,始則生一病, 如癇非癇,晝則安靜,夜則夢寐抱其乳母叫云:「我怕, 我怕!」如人捕之狀。詢其病原,此兒性不喫藥,一冊來 餧藥,必將鍼火以恐嚇之,而得斯疾也。蓋胃為戊土, 腎為癸水,合而化為火。腎主恐,恐則傷腎,此因脾胃 虛弱,不能生肺,腎無化原,亦從而虛也。腎藏志,腎虛 則神志不寧而生驚恐,寤則神棲於心,寐則神棲於 腎,脾志往來,出入之門戶也。必以補脾為主,安神次 之,補脾肥兒丸、安神。錢氏安神丸,調理半年而安。 一小兒七月,發搐無時,昏睡不醒,不哭不乳,掐之灸 之不痛,㗜之鼻不嚏,灌藥不入。余曰:「此真搐也。不可 治矣。」

本縣大尹吳子生,四月病驚風,搐過則昏睡不乳,發 搐則醒眼邪視,右手搐搦。請余。余曰:「此真搐,不可治。」 辭而退。

一兒發搐痰壅,有醫用白餅子下之不退,凡三下,病 益深,合目昏睡,不哭不乳,喉中氣鳴,上氣喘促,大便 時下。余曰:「五臟氣絕,病不可治,轉下之過也。」彼醫曰: 「白餅子,錢氏下痰神方也。」余曰:「盡信書,不如無書。」錢 氏小兒皆出於門人附會之事也。蓋人之有痰,猶木 之有津,時令大熱,草木流津,痰自熱生,此明驗也。痰 猶水也。附氣自行,過顙在山,豈水之性哉?乃搏激使 之也。今痰隨火上,不知降火而反下之,損其胃氣,胃 氣既攻,五臟俱損。故目不開者,肝絕也;昏睡不乳者, 脾絕也;啼聲不出者,心絕也;喘促痰響者,肺絕也;便 溺遺失者,腎絕也。果不可治而死。

邑中有儒醫,治病有奇方,惟性太執,不知變通。時有 小兒發搐,余謂「急驚之證,當用涼瀉導赤散、瀉青丸 是也。」彼謂「驚風者,肝火鬱遏而成也,火鬱則發之,小 續命湯是也。」人不能決,兩從之。余所治者,一日而安, 彼治者死悔。不信吾言無及矣。

一小兒發搐,先取善推法推之,止向後發,病益危甚。 余曰:「推法者,乃針灸按摩之遺意也。《經》曰無刺,大虛 人推掐之法,壯實者可用之。如怯弱者,其氣不行,推 則有汗,反傷元氣也。」其家不信余言,余曰:「不死必成 癇疾。」半月後果死。

癸亥二月,英山縣大尹前縣吳某一子發搐,彼醫以 二陳湯、薑汁、竹瀝治之,不退。吳初來任,過羅與全有 識,乃差人請余。比往視其外候,三關青氣,兩頰赤色, 目常直視,指如撚物。曰:「此得之外感,未與發散,熱入 於裡。」《錢氏》曰:「肝有熱則目直視,得心熱則發搐。」又曰: 「兩頰赤而目直視,必作驚風。小兒肝常有餘,又乘木」 旺之時,當與瀉肝。若二陳湯、陳皮、半夏、生薑之辛,皆 助肝之物。《經》曰:「以辛補之,所以無效。」乃用瀉青丸以 瀉肝木之有餘,導赤散以瀉心之火,一服而搐即止。 全見其胎禀素怯,脾胃且弱,恐後作搐,便成癇疾,又 作琥珀丸與之,常服而安。

蘄水沙。徐淑道一子患驚風,先取醫張姓者治之, 數日不效。請余往,痰喘正急,驚搐頻發。余先治其痰, 次治其搐,以次而定,唯身熱猶熾。張姓者欲用解毒 湯、竹葉湯、小柴胡湯,余皆不可。謂之曰:「小兒肝嘗有 餘,脾嘗不足。病發于肝,風木本旺,脾土受傷,此乃虛 熱,勿用寒涼,致損中氣也。」乃用四君子湯加炙黃芪、 炒黑乾薑,一服而安。

一小兒年五歲,夢中驚哭,抱其母叫怕,此因被驚嚇 得之。余製一方,用人參、麥門冬、茯神、黃連、酸棗仁、柏 子仁、炙甘草、硃砂各等分,一半水煎,一半入地黃加 炙甘草為末,山藥粉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五丸,燈 草煎湯下,未盡劑而安。

余初習醫治,一兒二歲,發搐而死,但面色未脫,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