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未冷,乃氣結痰壅而悶絕,非真死也。取艾作小炷,灸 兩手中衝穴,火方及肉而醒,大哭,遂用《家傳治驚方》, 以雄黃解毒丸十五丸利其痰,涼驚丸二十五丸去 其熱,合之煎薄荷湯送下,須臾利下黃涎,搐止矣。 一兒周歲,發熱而搐,以瀉青丸投之不效,乃問其發 搐之狀,其母曰:「搐過後只好睡,醒時則戲作貓兒聲, 見人則笑。」余曰:「醫要識證,藥要對證。」以導赤散服之, 一劑而安。其父問是何故?余曰:心臟屬火,其聲為笑, 火生于寅屬虎,貓者虎之類也,貓聲而笑,知非肝病, 乃火病也。故以導赤散瀉其心火而安。

一兒發搐,因有推法暫退,一月後至期復發,又推之, 或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余曰:「病成癇矣。推法者,乃 發表之意,痰聚在心不得出也。幸初成癇者,當可治, 若久則為終身痼疾,不可治也。」因立方用黃連五錢, 硃砂二錢五分,飛白甘遂三分,膽星一錢為末,粟米 糊丸,獖豬心血杵勻,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草煎湯 化下。夜服。三日服。一遂安。

王綸《明醫雜著》曰:「一小兒三歲,因驚抽搐,發熱痰盛, 久用抱龍丸等藥以清風痰,反致面色或赤或青。余 謂始因肝有實邪,故宜用前藥。今面色青赤,乃肝經 虛熱而傳心不足之象也。先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 肝腎,佐以六君子湯,少加柴胡、升麻,以調補脾胃,諸 證頓退而痊。」

奚氏女六歲,忽然發驚,目動咬牙,或睡中驚搐,痰涎 壅盛,或用化痰祛風等藥益甚。余曰:「面青而見前證, 乃屬肝木尅制脾土,不能攝涎而上湧也。當滋腎水, 生肝血,則風自息而痰自消矣。」遂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兒患前證,痰涎自流,用驚風之藥,其證益甚,脾 胃益虛,視其面色痿黃,口吐痰涎,用六君子、補中益 氣湯而愈。

一小兒兩目動劄,手足發搐,數服天麻防風丸之類, 以祛風化痰。前證不愈,其痰益甚,得飲食諸證稍愈。 視其準頭及左頰,色青黃。余曰:「脾主涎,此肝木制脾 土,不能統攝其涎,非痰盛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升麻、 柴胡、釣藤,二劑飲食漸進,諸證漸愈;又用補中益氣 而安。

舉人余時正子,傷食發丹毒,服發表之劑,手足抽搐, 服抱龍丸,目瞤氣喘痰盛。余謂此脾胃虧損而變慢 驚也。無風可祛,無痰可逐,乃虛象也。遂用六君子加 附子,一劑而安,再劑而愈。

一小兒病後遇驚即痰盛,咬牙抽搐,搖頭作瀉,卻服 腦、麝、硃砂等劑,以致慢驚而卒。

一小兒七歲,患急驚,將愈而發熱驚悸。或用祛風化 痰之劑,更加驚搐,吐痰喘嗽,腹脹少食,惡寒。又用《抱 龍》等丸,更加大便似痢,寒熱往來,殊類風證。先君視 之,以為脾氣虧損,諸經無所資養而然,用四君子湯, 少用升麻、柴胡,以升補陽氣而愈。

大尹劉應昌子,患《瘰𤻤》,恪用化痰之劑,虛證悉至,殊 類驚風。又服祛風至寶丹,小便頻數,肢體抽搐,或兩 目連劄,咬牙呵欠,或作嘔懶食,大便重墜,或泄瀉,此 土傷而木勝也。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痊。 冬官朱小溪子,項間結核,面色痿黃,肌體消瘦,咬牙 抽搐,頭搖目劄,此肝木尅脾土也。用六君子湯、九味 蘆薈丸而愈。

憲幕顧斐齋元孫二周,項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 藥。余意其證屬風熱傷肝,血燥筋攣,未敢付藥。翌早 請治,果係前證。遂與六味丸一服,侵晨灌之,午後肢 體如常。

儒者王文遠子,患瘰𤻤,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 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而致急驚風也。遂用加味小 柴胡,加釣藤、山梔、芎、歸一劑,又以六味丸料加五味、 麥冬,煎服而安。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發熱拘急,或四肢瘈瘲,左顋 色赤,此心肝二經風熱相搏,先用柴胡清肝散以清 心肝之熱,次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肝腎之血,頓安。 一小兒發搐啼叫,手足指冷,左顋青黑,此肝脾虛弱, 腎水反侮脾土,用六君子湯加薑、桂一劑頓安;又以 四君子加芎、歸及補肝散而愈。」

「一小兒潮熱發搐,痰涎上湧,手足指冷,左顋至申酉 時,青中隱白,手足時搐,此肝經虛弱,肺金所勝而潮 搐,脾土虛弱而手足冷也。」用「補中益氣湯以調補脾 肺,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肝腎而愈。」蓋病氣有餘,當 認為元氣不足,若用瀉金伐肝,清熱化痰則誤矣。 一小兒印堂青黑,至夜啼搐,余謂脾土虛寒,用釣藤 飲而安。後因驚發搐,夜啼,用釣藤飲,前證頓止,又用 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目內色青發搐,目直上視,叫哭不已,或用牛 黃清心丸不愈,反咬牙頓悶,小便自遺,此肝經血氣 虛甚故耳。余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發搐目劄,屬肝膽經風熱,先用柴胡清肝散 以清其肝,後用六味地黃丸以補其腎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