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或用八正散,復冷不食。即用益黃散、史君子丸,溫補 脾胃,諸證悉愈。後又有不語,用地黃丸以補腎,半月 而愈。

李寺丞子三歲發搐,自卯至巳,目右視,大叫哭。錢見 曰:「此逆也。男為陽本,發左視無聲則順,右視有聲則 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則二臟相戰,金 木相擊而有聲也。治宜瀉強補弱。假令女發搐,目左 視,是肺來乘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當瀉其肺,後治 其心,續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時同肺兼旺位。當大瀉其 肺。若病在春。早晨時同此肝旺之時。尚不能勝肺。是肺強 而肝火弱也。當補其肝腎。大瀉其肺。若男發搐。目右 視。是肝來勝肺而叫哭。當瀉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 日中時同肝心旺時當大瀉,其肝若病在秋冬。日晡時同此肺 旺之時,尚不能勝肝,是肝強而肺極虛也。當補其肺, 大瀉其肝。所以言目反視者,乃肝主目也。凡搐則是 風熱相搏於內,風屬肝,故外見於目也。今此病先瀉 其肺,以瀉肺湯主之。二日不悶亂,知病退也,後用地 黃丸補腎,三服後,用瀉青丸各二服,以瀉心肝,五日 而愈。然此證男反女,故男易治於女也。假令女發搐, 目左視,肺之勝肝。又病在秋,即肺旺肝不能任,故哭 叫。當大瀉其肺,然後治心續肝。所以言男目右視者, 木反侮金,肝旺勝肺,當瀉其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氣 極盛,又當補其肺,慎勿瀉也。

竇漢卿《瘡瘍全書》曰:「一小兒七歲,聞雷則昏倒,不知 人事。以人參、歸身、麥冬,少入五味,盡一斤,後聞雷自 若。」

張從政《儒門事親》曰:李氏一小兒,病手足搐搦。以示 戴人。戴人曰:「心火勝也。勿持捉其手,當從搐搦。此由 乳母保抱太極所致。」乃令掃淨地,以水灑之,乾令復 灑之,令極濕,俛臥兒於地上,良久,渾身轉側,泥涴皆 滿,仍以水洗之,少頃而瘥矣。

李東垣曰:陳氏女八歲時得癇病,遇陰雨則作,遇驚 亦作,口出涎沫,聲如羊鳴。余視之曰:「此胎受驚也。其 病深痼,調治半年,病亦可安。仍須淡味以佐藥力,與 燒丹丸,繼以四物湯入黃連,隨時加減,半年而安。」 《丹溪心法》曰:「孫女因胎中受濕熱,日午發搐,脣黑面 青,每日作一次,未半週難與藥,且釀乳飲之,用白朮、 陳皮、半夏、芍藥、青皮各五分,人參、川芎、木通各三錢, 黃連二錢,炙草一錢,分八服,薑五片,與乳母煎服。」 羅天益《衛生寶鑑》曰:「魏敬甫之子四歲,一長老摩頂 授記,眾僧念呪,因而大恐,遂驚搐,痰涎壅塞,目多白 睛,項背強急,喉有痰聲,一時許方省。後每見衣皂之 人輙發,多服硃砂龍腦鎮墜之藥,四十餘」日,前證仍 在,又添行步動作,神思如癡,命余治之。診其脈沉弦 而急。《黃帝鍼經》云:「心脈滿大,癇瘈筋攣。」又肝脈小急, 癇瘈筋攣。蓋小兒血氣未定,神氣尚弱,因而驚恐,神 無所依。又動於肝,肝主筋,故癇瘈筋攣。病久氣弱,小 兒易為虛實,多服鎮墜涼定之藥,復損其氣,故行步 動作如癡。《內經》云:「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者 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陽之脈所發,陽癇附而行也。又 云:癲癇瘈瘲,不知所苦,兩蹻主之,男陽女陰。潔古老 人云:晝發取陽蹻申脈,夜發取陰蹻照海,先各灸二 七壯,陽蹻申脈穴在外踝下容爪甲白肉際陷中。陰 蹻照海穴在足內踝下陷中是也。次與沉香天麻湯, 服三劑而全愈。

萬氏《幼科發揮》曰:「英山縣大尹吳清溪子病驚風。諸 醫作風治之不效。急差人請余。余往見尹曰:『非風也, 乃因驚得之。風從肝治,驚從心治。不識病原如何有 效。乃取至聖保命丹治之,搐止矣。尹曰:『名不虛傳,果 良醫也』』。」

一小兒驚後成癇,余制一方,天水散一料,碾為細末, 分作三劑,二兩三錢,入真青黛五錢碾勻,名「倩魂散」, 寅卯時煎竹葉湯調服一錢,以平肝火;一劑二兩三 錢,入硃砂水飛五錢,名「安神散」,巳午時煎燈草湯調 服,以鎮其神;一劑二兩三錢,入真輕粉二錢研勻,名 「定魂散」,申酉時煎淡薑湯服,以去其痰,旬日而安。 一小兒十歲。久得癇疾。余視兩目渾白無睛光。語言 蹇澀。舉動癡迷。乃語其父曰:「不可治矣。」後請醫治之。 竟無成功。

本縣汪前川兒,驚病一月之間,嘗發二三次。余曰:「不 治必成癇也。」求治於余,乃立一方,用枳實、黃連、半夏、 白茯苓各等分折半,朱砂飛又折半,同前研末,神麴 糊丸芡實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用豶豬心一個,批 開入藥在內,線紮定,放瓦罐中煮熟,取出豬心,和藥 食之,以湯送下,後竟不發,名斷癇丸。

舊縣張月山長子,病急驚風,十七日不醒,待請余到, 舌色黑矣。余嘗見父念《玉函經》:「傷寒舌黑洗不紅,藥 洗,分明見吉凶。」余問曰:「用何藥洗之?」父曰:「薄荷湯。」乃 依法,急取薄荷湯洗之,舌變紅色。余曰:「可治也。」用瀉 青丸二錢,煎湯服之,一飲而盡,口燥渴已止也。其夜 搐止,熱退而安。此子不遇余,幾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