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砂仁、 青皮、 枳殼、 胡黃連、 蘆薈各三錢,

胡椒二錢半。

右為細末,糊丸黃米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米飲下,日二三服。忌生冷硬物。

青礞石丸

治證同前

硫黃三錢 礞石 《五靈脂》 《鍋底墨》各一錢半 白丁香一錢,去土

為末,米飯丸,菉豆大,捻餅子。每服二十餅,溫水下。

玉訣銀白散

生胃氣。取下後。宜服此方。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朮麥麵炒 藿香葉 白扁豆去皮。

右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下。

張氏方

治小兒妳脾

芫花一兩,酢浸三日,凈洗 大黃半兩

右為末,入蒜一斤,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塗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如聞得患人口中出藥氣,即時取了,立效。」

董氏方

治小兒妳脾極效

紫河車二兩。 《寒食麵》,三兩。

右同為細末,每用一匙許,水調塗足心。病在左塗左,病在右塗右,塗于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多矣。大便盡洗去。

孔氏方

治小兒妳癖

蜜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

右以大蒜自然汁調,稀稠得所,塗于有妳癖處,據其大小周遍,又不可塗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仔細以手揉之,覺妳癖似消及五六分,即用溫漿水洗去,切須量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乾,即以溫水潤之。

譚氏殊聖方

治月裡孩兒乳癖

紫河車草 人參各等分。

右為末,用好酢調拍成餅子,如大錢大。如左畔有癖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紮乾,後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莊氏紫金丸

治小兒因驚積聚,黏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藥取不下,變成虛中積,體熱困重,目閉不開,用黃連、甘草、桃仁、薄荷湯化下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上三歲下三丸,小兒只可一丸二丸。

蠍梢三七箇 犀角末 銀末 硃砂各一錢

右研極細末,用水麵糊為丸菉豆大,依前湯使。

莊氏軟金丸

治驚疳下積聚

青黛、飛 膩粉研 胡黃連、 麝香各二錢半, 《寒食麵》三錢 史君子三箇, 天漿子三七箇

右七味,研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湯化下。

劉氏桃紅散

治小兒驚積、疳積,常服進食,面如桃花。

《馬牙硝》、 硃砂、 茯苓、 人參各等分。

右末之,二歲服二字,一歲一字,三歲亦二字,四五歲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調下蜜水約盞內三分許。

王先生靈砂丹

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取轉,裡急後重,久積惡痢,暴瀉久不止,神效。

通明硇砂一錢 辰砂通明有牆壁者,二錢半。

右二味袞研極細,用「黃蠟半兩,先於盞內鎔化,入去皮尖巴豆三七粒,煎候巴豆紫色為度,漉豆出細研,入前二味再研勻,于黃蠟內三分,取一二鎔成汁,傾藥入內,急攪令勻,刮入磁合收之。」每服暴瀉惡痢,旋三丸如菉豆大,濃煎艾湯,先呷三五口,然後吞下。水瀉,冷水吞下。如取積,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濃煎甘草湯,放冷吞下,臨臥服。其久積藥隨積下,其小可不動便安。

按:「既是虛,即不宜用峻劑取積,仍須用四君子、益黃散之類,相兼服之。」

良方妙香丸

治小兒虛中積潮,發寒熱,心腹脹滿疼痛。

辰砂一兩, 牛黃、 生龍腦、 麝香各二錢半, 金箔十四片, 粉霜、 膩粉各一錢, 黃蠟二兩, 巴豆肥者一百二十粒。

右丸如彈子大,量虛實加減,龍腦漿水下,夜半後服。臟虛即以龍腦米飲下,每服三丸如小豆,欲藥勢緩,即按令扁,疾堅者加至十丸,皆以針刺作數孔,以行藥力。小兒取積,丸如菉豆,治小兒吐逆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