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自停。況佐以辰砂,能安神魂,兩得其宜。大略要解 熱涼心肝,後惟可用平和湯散調理,稍熱之劑則難 用,醫者宜審之。

愚嘗感慨諸人每見驚風搐作,不明標本,混為一證, 遽然全用金石、腦、麝、蜈、蠶、蛇、蠍、大寒搜風等劑投之, 耗傷真氣,其證愈甚,多致弗救。殊不知驚生於心,風 生於肝,搐始於氣,是為三證。其驚與風,首已詳及。然 所謂蓄氣而成搐,陳氏之論,最為明理,但未著其方。 余於此證,則用寬氣飲治之,只以枳殼、枳實為主,蓋 其氣也,四時平和則身安,一息壅滯則疾作。況小兒 哭啼不常,其氣蘊蓄,內則不能升降,外則無由發泄, 展轉經時,亦能作搐。善醫者審察病源,從而療之,萬 無一失。更辨陰陽虛實,不可輕忽。若陽實證,煎五和 湯調三解散主之,此急驚有搐之類。若陰虛證,煎固 真湯調寬氣飲治之,此慢驚有搐之類。若暴感此證, 未別陰陽虛實,先用五苓散和寬氣飲,及少加寬熱 飲三藥,合用薑汁沸湯調灌即解。大抵治搐之法,貴 以寬氣為妙,氣順則搐停,此自然之理。

大凡幼穉,欲令常時驚悸不作,在乎腎臟和平。故戴 氏曰:「治驚不若補腎。」謂心屬火,火性燥,得肝氣則煙 焰起,致生驚悸。補腎則水升火降,邪熱無侵,雖有肝 風,不生驚駭。其法當於申時進補腎地黃丸一服,或 琥珀抱龍丸。用申時者,蓋水生於申,佐之以藥,則腎 水得平,心火不炎,自無驚矣。

《鈴方》治法,「大要用藥有次序,有輕重,通關以後,且與 截風定搐,風搐既定,卻下痰熱,理為至當。若患在痰 熱,未有驚風,只可退熱化痰,不可妄投驚風藥,蓋藥 中多用寒涼,恐引人痰熱入經絡。凡病在熱,不可妄 治痰,止當解表。病在驚,不可妄治風,蓋驚由痰熱得, 只可退熱化痰,而驚自止。病在痰,不可便治驚,急須 退熱化痰。病在風,不可便治搐」,蓋風由驚作,只可利 驚化痰,其風自散也。有搐須用截風散驚,至妙之道。 若治驚而痰不化,熱亦不退,驚安得自止,化其痰熱 若不退,風亦不散,痰安得去?是知不治之治,所以治 之之謂歟。急驚初傳,風搐得定,而痰熱一泄,又須急 與和胃定心之劑。若搐定而痰熱無多,則但用輕藥 消痰除熱可也。然急驚雖當下,切不可過用寒涼,及 水銀、輕粉、巴豆、芒硝等,蕩滌太驟,或當下之,皆不得 已,但使疾去即止,或不當用而用,或可用而過焉,由 此遂成慢驚矣。且如只下痰熱,不必太驟,但斟酌處 用大黃一品足矣。且急驚證源在於去肝風,降心火, 幼幼書以為至要之說也。

薛氏曰:「急驚之候,牙關緊急,壯熱涎湧,竄視反張,搐 搦顫動,口中氣熱,頰赤脣紅,脈浮洪數者,此肝經血 虛,火動生風。蓋風生則陰血愈散,陰火愈熾,火動則 肺金愈虧,肝木愈盛。宜滋肝血,養脾氣。若屢服祛風 化痰瀉火辛散之劑,便宜認作脾虛血損,急補脾土。 初有痰熱,未有驚風,先且解表祛肝風,降心火, 和劑『香蘇散』。」解肌加乾葛。

急驚初傳,且可通關定驚搐。

諸風搐搦,關竅不通,痰涎潮塞,氣實使之。先用蘇合 香丸,以薑自然汁浸薄荷湯調與服,使氣下則痰下, 關竅自通。

凡欲下之,須當審問前人「已下未下,或曾經吐瀉否。」 已下及吐瀉者,不可再下,但驅風化痰消熱而已。大 約痰熱十分,且泄其三之二,下劑中須用枳殼、菖蒲 寬心通氣之類佐之。急驚急在一時,治不可緩,緩則 候加深,若一時體認不明,又不可妄施藥餌。

急驚既傳,截風定搐次第,風驚已定,而痰熱下劑有 三:初且輕下,又稍重下,又加重下之劑,下後和胃助 氣,而後定志寧神,驅風鎮驚,防其再發。若下後諸證 猶存,未易痊愈,更勿再下,當作慢驚推詳。

慢驚

慢驚之候,「或吐或瀉,涎鳴微喘,眼開神緩,睡則露睛, 驚跳搐搦,乍發乍靜,或身熱,或身冷,或四肢熱,或口 鼻冷氣而色淡白淡青,眉脣間或青黯,其脈沉遲散 緩,蓋由急驚過用寒涼,或轉太驟,傳變成之。又有吐 利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夏月脾胃 伏熱,大吐瀉,當解暑熱,不可專曰固陽,有臟虛洞洩 成者,有久痢氣脫而成者,有下積取瀉成者,有吐血 瀉血而成者,有傷寒轉變陰證成者,有得之久嗽作 癇者,有得之發癇不已者,有得之蟲積沖心者,有得 之卵腫、疝氣、腹痛。」其或汗出太過,脾困煩渴,四肢浮 腫,大小便閉,走馬急疳,並傳慢候。惟吐瀉積痢成虛 致之,則證變甚速。凡纔經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 扶裡。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傳,尚有陽證,不可悮作 急驚用藥。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以慢 脾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 得之為重。又吐有五證,瀉有五證,各明所因主治。古 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因洩瀉不 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則驚風愈甚,如因他證,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