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搐,導赤散作湯吞下河間當歸龍薈丸,後安其神,錢

氏安神丸主之。有痰涎壅塞者,先降其痰,辰砂膏主 之,次止其搐,後安其神。

急驚風屬陽,病在六腑,易治,宜用涼瀉。

慢驚風屬陰,病在五臟,難治,宜用溫補。

或問「病有急慢陰陽者,何也?」曰:「肝主風,木也。飄驟急 疾,莫甚于風;心主驚,火也。暴烈飛揚,莫甚于火。木火, 陽也,故病在于心肝者,謂之急而屬陽。脾胃者,土也。 沉重遲滯,莫甚于土。脾土者,至陰之屬也,故病在于 脾者,謂之慢而屬陰。肝常有餘,有餘則瀉而損之;脾 常不足,不足則補而益之。至於心主驚,肝主風,似宜」 前論。然火資風勢,風資火威,相扇而發搐,故不可別 論也。驚風之病,有兼證、有類證者,不可不辨也。

急驚風有三因

有外因者,如感冒風寒溫濕之氣而發熱者,宜即發 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熱可也。苟失而不治,熱甚發搐, 此外因之病也,宜「導赤散、瀉青丸主之。」

有內因者,如傷飲食發熱者,即宜消導之下之,如保 和丸、三黃枳朮丸之類,以除其熱可也。苟失而不治, 熱甚發搐,此內因之病也。當視大小便何如。如大便 不通,先去其宿食,宜木香檳榔丸及膽導法。「大便潤, 宜辰砂五苓散、琥珀抱龍丸主之。」

有不內外因者。如有驚恐,或客忤中惡得之。蓋心藏 神,驚有傷神;腎藏志,與精,恐有傷腎。《經》云:「隨神往來 謂之魂,并精出入謂之魄。」故神傷則魂離,精傷則魄 散。小兒神志怯弱,猝有驚恐,所以精神潰亂,魂魄飛 揚,氣逆痰聚,乃發搐也。客忤中惡,出其不意,大人且 驚,況小兒乎!宜先去其痰,辰砂膏主之;後安其神,琥 珀抱龍丸主之。有熱者。東垣安神丸。下痰之藥。慎勿 用輕粉巴豆之類。恐傷元氣。損脾胃。誤殺小兒。

驚後

搐後成癱瘓者,《左氏》謂風淫末疾是也。肝主筋,肝熱 則筋弛而長,長則軟弱,手足伸而不能屈矣。肝寒則 筋縮而短,短則拘攣,手足屈而不能伸矣。並宜六味 地黃丸主之。拘攣者,加附子、肉桂,軟弱者,加黃蘗、知 母、當歸、牛膝、續斷,蜜丸服之。

驚風後,瘖不能言,宜「六味地黃丸」,加巴戟、遠志、石菖 蒲。

蓋心藏神,驚則傷神;腎藏志,恐則傷志。小兒神志怯 弱,有所驚恐,則神志失守,而成癇矣。如《書傳》所謂「請 僧寄名」,僧為摩頂誦咒,兒被嚇而成癇,後見穿皂衣 人即發是也。亦有驚久成癇者,初起即可治,定志丸 主之。父母怠忽,久而不治,遂成終身之患。

天釣內釣

天釣內釣,足厥陰肝經之脈,起足大指而上環陰器, 左交右,右交左,上入小腹,下會督脈,循脊膂過而上 至于巔。如風傷肝,則發天釣,其狀眼上翻,頭頂向後, 仰身反折,渾如角弓之狀。錢氏云:「肝有風甚,則角弓 反張者是也。」天釣屬木,宜發散,瀉青丸中去大黃,加 天麻、全蠍、殭蠶、釣藤。

內釣者,肝受寒則小腹痛,大叫哭,目直視,但不搐耳。 宜急溫其內,當歸茱茰湯及木香丸。 或問:天釣內釣,病痓盤腸,屬何臟?何以辨之?曰:「《經》云: 身半已上,天氣主之;身半已下,地氣主之。故天釣在 上,生於風熱,宜發之。內釣在下,生于寒,宜溫之。」二釣 者,皆足厥陰之脈,外則與督脈同行,循脊而上,入于 巔之頂,所以病「則目上翻,背後仰,如角弓之反張也。 內則循陰氣而入于小腹,所以病則小腹切痛為囊 腫也。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故二釣皆有搐掣似驚,但 天釣或哭或笑,內釣則多啼為異耳。」痓病屬足太陽 膀胱經,上起兩目,上頭循頂而下行手背,循腰而下, 于是與厥陰之脈下行者同,所以角弓反張之證,亦 相似也。但天釣有搐掣。而痓病無搐掣也。盤腸痛屬 手太陽小腸經。內行于小腹。與厥陰之脈內行者不 同。所以小腹忽痛也。但內釣有瘈瘲。而《盤腸痛》無瘈 瘲可辨也。

《育嬰家祕》

天釣內釣

一天釣似癇。天釣者。壯熱驚悸。眼目「騰,手足搐掣, 或哭或笑,喜怒不常,甚者爪甲皆青,如祟之狀,此肝 病也,但不睡臥耳。宜解利風邪則愈,釣藤散主之。」 一內釣似癇。內釣者,腹痛多啼,脣黑囊腫,傴僂反張, 眼內有紅筋斑血者,此肝病也,但不昏困耳,乃受寒 氣所致,先是內臟抽掣極痛,狂叫則泄瀉縮腳,腸痛 而啼。內釣一過,外證抽掣又來,內外交攻,極難調理, 須分內外用藥治之。內釣甚者,宜乳香膏主之。 按天釣、內釣二證,百日內小兒多有之,此二者皆肝 之病也。蓋厥陰肝經內行于小腸,外行于背,故外感 風熱則為天釣,內傷寒冷則為內釣。故曰:「天釣者陽 也,內釣者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