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赤膏摩之,又以膏塗臍中,令兒在涼處,勿禁水漿,常 以新水飲之。小兒衣甚薄,則腹中乳食不消,不消則 大便皆酢臭,此欲為癖之漸也,便將紫丸以微消之。 服法先從少起,常令大便稀,勿大下也,稀後便漸減 之,不酢臭乃止藥也。凡小兒冬月下無所畏,夏月下 難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後腹中當小脹滿,故當 節哺乳數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兒,當令多少有常 劑,兒漸大當稍稍增之,若減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 調也,便微服藥,勿復哺之,但當與乳,甚者十許日,微 者五六日止哺,自當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 者,此是有癖,為疾重要當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則致 寒熱,或吐而發癇,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 所為也,此即難治矣。但先治其輕時,兒不耗損,而病 可速愈。凡小兒屎黃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熱,宜微將 服龍膽湯。若白而酢臭者,此挾宿食不消也,當服紫 丸。微者少與藥,令內消,甚者小增藥,令小下,皆復節 乳哺數日,令胃氣平和。若不節乳哺,則病易復,復下 之則傷其胃氣,令腹脹滿,再三下之尚可,過則傷矣。 凡小兒有癖,其脈大必發癇,此為食癇,下之便愈。當 審候掌中與三指脈,不可令起而不時下,致於發癇, 則難療矣。若早下之,此脈終不起也。脈在掌中,尚可 早療,若至指則病增矣。凡小兒腹中有疾生則身寒 熱,寒熱則血脈動,動則心不定,心不定則易驚,驚則 癇發速也。

《候癇法》

夫「癇」,小兒之惡病也,或有不及求醫而致困者。然氣 發於內,必先有候,常宜審察其精神,而採其候也。 手肉白,魚際脈黑者,是癇候。魚際脈赤者,熱。

脈青大者寒。脈青細者,為平也。

「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是癇候。

「眼不明,上視喜陽」,是癇候。

耳後完骨上有青絡,盛臥不靜,是癇候。

青脈刺之令血出也。

小兒髮逆上,啼笑面暗色不變,是癇候。

「鼻口青時小驚」,是癇候。

《閉目》青時小驚,是癇候。

身熱頭常汗出,是癇候。

「身熱吐哯而喘。」是癇候。 身熱目時直視。是癇候。

「喜欠目上視」,是癇候。

身熱目視不精,是癇候。

「目瞳子卒大黑於常」,是癇候。

「臥惕惕而驚,手足振搖」,是癇候。

「臥夢笑」,手足動搖,是癇候。

「意氣下而妄怒」,是癇候。

咽乳不利,是癇候。

「身熱小便難」,是癇候。

「吐痢不止,厥痛時起」,是癇候。

「弄舌搖頭」是癇候。

已上諸候二十餘條,皆癇之初也。見其候,便爪其陽 脈所應灸,「爪之,皆重手,令兒驟啼,及足絕脈,亦依方 與湯,直視瞳子動,腹滿轉鳴,下血,身熱,口噤,不得乳, 反張,脊強,汗出,發熱,為臥不寤,手足掣瘲,喜驚」,凡八 條,癇之極者也。如有此,非復湯爪所能救,便當時灸 之。

《宋錢乙小兒直訣》

急驚風證治

小兒急驚,因聞大聲,或驚而發搐,搐止如故,此熱生 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二便黃赤,甚則發搐。 蓋熱盛生風,陽盛而陰虛也。宜以「利驚丸」除其痰熱, 不可用巴豆之藥。

按《保嬰集》云:「急驚風之候,牙關緊急,壯熱涎湧,竄視反張,搐搦顫動,口中氣熱,頰赤脣紅,脈浮洪數者,此肝經血虛,火動生風。蓋風生則陰血愈散,陰火愈熾,火動則肺金愈虧,肝木愈盛,宜滋肝血,養脾氣。」若屢服祛風化痰瀉火辛散之劑,便宜認作脾虛血損,急補脾土。若風火相搏,發熱抽搐,目瞤筋攣,痰盛者,用四物、釣藤鉤以生肝血、清肝火,用四君子加當歸,以補脾土、生肺金。若肝經血燥,發熱驚搐,目瞤,筋攣痰盛者,用六味丸以滋腎水,四君子以補脾土。若肺金尅肝木,用六君子湯以實脾土,加芍藥、木香以平肺金。若屢服驚藥而脾胃虛寒者,須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丁香、木香以培陽氣,否則必變「慢驚。」

慢驚風證治

小兒慢驚,因病後或吐瀉,或藥餌傷損脾胃,而肢體 逆冷,口鼻氣微,手足瘈瘲,昏睡露睛,此脾虛生風,無 陽之證也,溫白丸主之。

按:《保嬰集》云:「急驚屢發,屢用直瀉,則脾損陰消,而變為慢驚者,當補脾養血,佐以安心清肺制木之藥,最為切當。」竊謂前證,多因脾胃虧損,肝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