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只用異功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氣歸內, 身體便涼。熱重者,辰砂金箔散治之,錢氏白朮散亦 可。

小兒虛熱者,因患後平復,血氣未勻,四體羸弱,時多 發熱,治宜調氣補虛,其熱自退,如錢氏白朮散、異功 散、四君子湯之類。或未退,人參、生犀治之為良。 小兒實熱者,頭昏頰赤,口內熱,小便赤澀,狀如豆汁, 大便堅鞕,或祕澀不通,腹急,此熱證也,宜四順飲子、 大黃𥐚硝湯、八珍散,略挨動臟腑即安。 小兒疳熱者,發熱形瘦,多渴喫食,不長肌膚者,為之 疳熱。三四歲後有此疾。蓋喫食則有疳。用金瓜丸、玉 蟾丸、肥兒丸之類治之,最為穩當。

小兒純陽,未有虛羸,形瘵之證,溫補之劑寡矣。且如 前人論「小兒發熱有一十四證,見證立方,多獲功效。」 今人常效前人之心,觀形察色,切脈論證,以分表裡 虛實。設有所誤,非惟夭閼人命,抑且欺於心哉。

《萬氏幼科發揮》

諸熱

肝熱者。目中青。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當歸龍 薈丸主之。

心熱者。目中赤。視其睡。口中氣溫。喜合面睡。或仰睡。 上竄咬牙。宜「導赤散。黃連安神丸主之。」

如目中熱。心虛也。宜錢氏安神丸主之。

脾熱者。目中黃。瀉黃散。茵陳五苓散主之。

肺熱者。目中混白。甘桔湯、木通散主之。

腎熱者。目無精光。畏明。脊骨重。目中白睛多。其顱即 解。地黃丸主之。

虛熱者,多在大病後,或溫熱,或潮熱,或渴或不渴,大 小便如常,宜補之,竹葉湯、調元湯、地骨皮散主之。 實熱者,面赤腮燥,鼻乾焦,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臥, 露出手足,掀去衣被,大渴飲水,大小便祕,宜瀉之,神 芎丸、大金花丸。大便不通者,用膽導法。

或問「治熱以寒,治寒以熱,良工不能廢其繩墨也。今 治虛熱,乃用溫藥者,亦有說乎?」予曰:「說具《內經》。實熱, 邪火也,可以水制,可以實折。故以寒治熱者,逆治法 也。虛熱者,真火也。水不能制,寒不能折,唯甘溫之劑, 可以勝之。故以溫治虛熱者,從治法也。逆之從之,不 離乎正。」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諸熱證

「小兒之病,其熱雖多。夫熱有虛有實。實則面赤濃黃, 氣粗口熱,燥渴脣腫,大小便難,掀揭露衣,煩啼暴叫; 虛則面色青白,恍惚神緩,口中清冷,噓氣輭弱,泄瀉 多尿,夜出虛汗。其或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盛下虛, 泄水穀不分,此則冷熱不調之證。虛則敗毒散加木 香、當歸。然小兒表裡俱熱,面黃頰赤,脣燥口乾,小便」 赤澀,大便焦黃,先以四順清涼飲為之疏利,其熱即 去。或表未解也,當先用惺惺散,少加麻黃去節,以取 發出其汗;或用柴胡散,則表熱已除,又當和解,其熱 自平。若驚熱、風熱、積熱,可服寬熱散下之,保壽散、金 粉散,以退餘熱可也。

潮熱

仲陽云:「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發熱, 此欲發驚也。發來潮熱,又似瘧熱,總曰潮熱。蓋發作 有期,其熱有三:榮熱、衛熱、瘴氣熱,兩日一發,或三日 一發,竝用棃漿飲治之。」王氏云:「潮熱乃是血氣壅實, 五臟生熱,熏發於外,故令發熱。」「《傷寒論》云:『潮熱者,實 熱也,當利大便,大柴胡湯、承氣湯等劑治之。虛熱者』」, 地骨皮散主之。犀角飲、𪔀甲散、靈犀飲、秦艽飲、生犀 散《聖濟經》用地骨皮飲、羌活餅等劑。

壯熱溫壯

仲陽云: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甚則發驚癇也。溫壯 者,但溫而不熱也。巢氏云:小兒壯熱者,是熱氣盛,熏 發於外,故令身體壯熱,其發無漸,大體與溫熱相似, 少有異者,熱加甚也。此候宜服輕藥惺惺散、羌活散 皆可,甚則黃芩、柴胡、乾葛之劑散之。夫溫壯者,由小 兒臟腑不調,內有伏熱,或挾宿寒,皆搏於胃氣,故令 不和。氣行壅澀,故積體熱,名曰「溫壯。」大便黃而臭者, 內有伏熱。其大便白而臭酸者,則挾宿寒故也。宜溫 之,服理中、四君子輩加桂治之。伏熱宜五苓散并白 虎湯,二藥俱效。其腹中有伏熱,溫壯,柴苓散主之。其 心神不安,大腑祕熱,二黃犀角散主之。溫壯,常熱不 止,牛黃散主之。凡解後餘熱不退,可服地骨皮散、黃 龍湯、牛黃膏亦治壯熱。《直指》羚羊角湯治諸驚壯熱, 治下後熱不退,身壯熱,百骨節疼,梔子仁湯、大連𧄍 飲、六物黃芩湯、五物人參飲對證選用之。古法去伏 熱則用龍膽湯,去宿滯則紫霜丸,甚效。《聖濟經》用升 麻、芍藥等劑治之。

煩躁

論云:「嗞煎不安是煩,嗞啀不定是躁。嗞煎者,心經有 熱,精神恍惚,內煩不安,心煩則滿,自然生驚。嗞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