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服。

茯苓半夏湯

治胃氣虛弱,痰涎惡心,或飲食不化,嘔吐發搐,或睡臥不寧,口流痰涎,或乳母脾胃虛弱,飲食不節,以致兒患前證,亦宜用此藥主之。

白朮土炒 茯苓 半夏 神麴炒,各一錢

大麥炒,五錢 陳皮、 天麻各三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甘桔散

治咳吐熱涎。咽喉不利。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

甘草炒,二兩 桔梗一兩,米泔浸,焙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炮阿膠半片,水煎服。

薛己曰:「按前證若風熱蘊於肺而咳膿血,用桔梗湯。若心尅於肺而吐痰涎,用人參平肺散。」

桔梗湯

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證。

桔梗炒 貝母 當歸酒浸 薏苡仁 瓜蔞仁 枳殼麩炒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芪炒 杏仁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尅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廣橘紅、 炙甘草、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

天門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涼膈丸聖惠方

治小兒熱嗽

甘草二兩,豬膽浸五宿,炙,研末。

右,蜜丸菉荳大,食後薄荷湯下十丸。

奪命散儒門事親

治小兒胸膈喘滿

《黑牽牛》、 白牽牛,皆當各半,生、熟用之。 檳榔、 大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水調服之。

麻黃定喘湯東垣

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腹內鳴堅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荳蔻各一錢, 益智仁一分半, 厚朴、 吳茱萸各二分, 甘草、 柴胡、 生黃芩各一分, 歸尾、 蘇木、 升麻、 神麴各半分, 紅花少許, 全蠍一枚

右分二服,水一大盞,煎七分,稍熱服,食遠。忌風寒微汗效。

五聖丹幼科全書下同

南星煨 陳皮鹽水炒,各一兩 半夏炮,二兩 杏仁另研,四十九粒 甘草五錢

先以南星、半夏二味另研,同薑汁、皂角汁拌勻,合作麵,取出,再用甘草、陳皮研為細末,別取竹瀝一椀,將前末捏成餅子,焙乾,又浸又焙,瀝盡為度,再研,入杏泥蒸蜜和丸,臨臥噙一丸,薄荷湯嚥下。

蘇沉九寶湯

此發散之輕藥也

桑白皮去赤 甘草 大腹皮 官桂 薄荷葉 蘇葉 麻黃不去根節 陳皮 杏仁不去皮尖。

右加烏梅,薑一片,煎服微汗。

五虎湯

此發散之重藥也

麻黃七分, 《杏仁》一錢, 甘草四分, 《細茶》八分, 《白石膏》錢半。

右水煎服取汗禁風

茅根湯

陳皮去白 半夏、製 茯苓 甘草 天冬

片芩 梔仁 貝母 知母 石膏 生大黃 桔梗 杏仁泥 瓜蔞霜。

右,水一盞,以茅根搗取自然汁和之,煎服。

甘桔湯

桔梗 甘草 杏仁泥。

右水煎服,同竹瀝半鍾和之,細細嚥下。

久嗽方醫貫

治小兒食積嗽

陳皮 枳殼各四分 半夏麴 甘草 桔梗 黃連薑炒,各三分 茯苓 地骨皮 麥冬

山樝肉各八分, 黃芩、 蔞實各六分, 知母、 白皮、 葛粉各五分。

水薑煎服

天麻散嬰童百問下同

治嬰兒百晬內,咳嗽有痰,氣壅面紅。

南星春秋浸五日,冬七夏三半兩 天麻三錢 硃砂一錢 麝香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