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服

生附四君子湯

治吐瀉不思乳食。凡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朮、 附子、 木香、 茯苓、 橘紅。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五七分,薑棗水煎服。

一方無木香橘紅

辰砂膏

治慢脾冷痰壅滯,手足冷而微搐者。

黑附子一枚,重一兩以上者,去皮臍,頂上穵一孔,入 辰砂末一錢,仍用附子塞之,炭火燒熟存性

膽星半兩 白附子炮 五靈脂 蠍梢各二錢半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生薑汁泡湯下。

利驚丸

治急驚痰盛,發熱潮搐。

青黛、 天竺黃、 輕粉各二錢, 牽牛末半兩。

右為末,麪糊丸豌豆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四物湯

治血虛發熱煩躁,或晡熱作渴,頭目不清,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用四君子湯。

當歸、 熟地黃各二錢, 芍藥、 川芎各一錢。

右水煎服

黃連安神丸

治「心經血虛頭暈。神魂驚悸。」

黃連六錢。酒洗 炙甘草五分 生地 當歸各一錢 半 硃砂飛過,五錢

右為末,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白滾湯下。如二三服不應,當服「歸脾湯」 補之。

牛黃清心丸

治「諸風瘈瘲,語言蹇澀,健忘恍惚,頭目眩運,胸中煩鬱,痰塞喘嗽,精神昏憒等證。或小兒風熱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發搐,目反口噤,或大人傷寒汗下之後,煩躁發熱不解,並宜服之。」

麝香 龍腦、 羚羊角各一錢 當歸 防風 黃芩 白朮 麥門冬、 白芍各一錢半 牛黃 柴胡 桔梗 白茯苓 杏仁去皮尖 芎藭 肉桂 大豆黃卷、 阿膠各一錢二分半 蒲黃 人參 神麴各三錢半 雄黃八分 甘草五分 白斂七分 犀角二錢 山藥七錢 乾薑三錢 金箔一百二十片, 大棗十箇,蒸熟爛研。

右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涼驚丸

治「驚疳熱搐,心神驚悸,白睛赤色,牙關緊急,潮熱流涎,手足動搐。」

黃連五錢 龍腦一錢,研 龍膽草酒拌炒黑 防風 青黛三錢,研 釣藤鉤子二錢 牛黃 麝香各一字

右各另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銀花湯」 下。

薛己曰:「按前方治心肝二經風熱。若心肝虛而見驚搐潮熱,用《祕旨》安神丸。肝木乘脾者,用異功散加柴胡、釣藤鉤。心脾虛弱而潮熱流涎者,用異功散。若虛寒更加木香,不應更加炮薑。疳者津液乾涸之證。前丸乃心肝二經清熱祛風化痰之寒劑,不宜多服,恐傷胃氣,無以滋腎水也。」

擦牙通關散

治風搐搦,關竅不通,痰塞中脘,留滯百節,牙關緊閉,藥不能下。

南星二錢 麝香一字 牙皂二錠,燒存性

赤腳蜈蚣一條 殭蠶一錢。

右為末,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調服二三點,涎自出。

至聖保命丹

治「胎驚內釣,肚腹緊硬,啼叫不安」 ,及急慢驚風,眼目上視,手足抽掣,不省人事。

全蠍十四箇,去毒 防風二錢, 白附子 蟬殼 炮南星 殭蠶去絲嘴、炒 天麻 硃砂各一錢, 麝香五分, 金箔四十張

右為末,米糊和,每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有熱者,以「膽星」 易炮星。

一方有冰片、硼砂各少許。

一方:「人參、白茯苓各二錢。」

大黃丸

治風熱裡實,口中氣熱,二便祕赤,飲水不止。

黑牽牛半生半炒 川芎各半兩 甘草一錢 大黃一兩,酒洗,飯上蒸

右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數丸,溫蜜水乳後服,以溏利為度,大小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