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仲景云:「火入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夫心者,君火也, 火旺則金燔,水虧而火獨存,故肺腎合而為躁也。《活 人》云:「但煩熱者,虛煩也。」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 惡寒,鼻不疼,故知非傷寒也。頭不痛,脈不緊,故知非 裡寒也。不可發汗攻下,當與竹葉湯,兼嘔者與橘皮 湯。又心虛則先煩而後渴,翕翕發熱,其脈浮緊而大 是也。蓋煩者,心中煩擾而內熱,故屬陽。躁者,肢體躁 動,或裸身欲入井中為外熱,故屬陰。外熱者,無根之 火也,是以為虛。脈數而實,便祕有熱者,神芎丸。此皆 實熱之治法也。若煩而頭痛短氣,口乾咽燥不渴者, 虛也,用四君加芎、歸,因藥攻伐而作渴者,用竹茹湯。 煩而不得眠者,酸棗仁湯。心神顛倒,煩熱欲吐者,硃 砂安神丸。面戴陽,目內赤,六脈洪大,按之全無者,血 虛發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躁而裸體欲入井中,脈沉 細,或浮大,按之如無者,此皆陰盛發躁也,宜用參附 湯,有回生之功。

注夏

脾為太陰,位屬坤土,喜燥而惡濕。故凡脾胃之氣不 足者,遇長夏潤溽之令,則不能升舉清陽,健運中氣。 又復「少陽相火之時,熱傷元氣,則肢體怠惰不收,兩 腳痿弱,嗜臥發熱,精神不足,飲食少思,口中無味,呼 吸短乏,氣促,目中視物䀮䀮,小便赤數,大便不調,名 曰注夏。」此皆稟賦陰虛,元氣不足之證,《丹溪補陰論》 言之詳矣。育子者,可不知冬月養陽之道乎?治法用 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炒黑黃蘗主之。若因勞 役發熱,血虛脈大者,用當歸補血湯。氣血兩虛者,八 珍湯。肝腎陰虧者,地黃丸。大便作瀉者,人參理中湯。 若乳母肝火乘脾,寒熱少食者,柴胡梔子散。胃火作 渴者,竹葉石膏湯。小兒多因乳母之氣不調而致。當 戒怒氣,調飲食,適寒溫則可以遠病。又如今人夏月 皆以香薷湯浸冷代茶飲之,殊不知香薷利水,大損 元陽;厚朴尅伐,大瀉真氣。況脾性喜溫而惡寒,夏月 陰盛於內,冷啜傷脾。若胃強有火,濕熱為病之人,固 無大害。其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必為腹痛少食,泄 瀉寒中之疾矣。此大人亦當戒者。況小兒乎。慎之慎 之。

黃疸

《難知》云:「色如熏黃,乃濕病也,一身盡痛。」

色如橘子黃者,黃病也。身不痛。

乾黃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者。梔子 蘗皮湯。

濕黃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者。大茵 陳湯。

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

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子湯。

湯氏云:「身疼髆背疼,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 小便如屋塵色。利者易治,澀者難治。宜服五苓散加 茵陳煎湯調。又宜服導赤散加茵陳煎。或身熱,宜服 小柴胡湯,甚者服承氣湯。」

凡黃病者,不可一概而論。標本不同,證治亦異。乃脾 胃氣虛,感受濕熱,鬱於腠理,淫於皮膚,蘊積成黃,熏 發於外,故有此證。或脾胃虛弱,內因癥癖攻之而成。 然疳瀉亦主皮黃髮豎,肚大青筋,肌肉消瘦,外無色 澤,身必發黃。此又本於疳病而作,致有是證。治法若 感濕熱而得,身黃如煙熏之色,以《㕮咀》五苓散,加麻 黃。水薑煎投。汗之即愈。或用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 亦好。

若得於疳癖者,其形如黃土相類,以「醒脾散、化癖丸」, 醒脾快胃,磨積理疳,胃氣已和,飲食倍進,運化精微, 榮養百骸,灌溉臟腑,五色各見於本部,精華乃形於 面貌,其黃自除。

經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故黃疸者,脾之色也。夫人 身之神,貴於藏而默用,見於外則內虛矣。其證皆因 脾氣有虧,運化失職,濕熱留於肌膚,發而為疸。錢仲 陽所謂身痛、背彊、二便澀滯,遍身面目爪甲皆黃是 也。小便褐色者難治。療法宜固脾為先,如專用尅伐 寬中淡泄利水之藥,則鮮有不致危者矣。若初生及 百日半年之間,不因病而身黃者,胃熱胎黃也。腹大 食土為脾疳,兼作渴飲冷者,用瀉黃散。小便不利者, 茵陳湯。病後發黃,肢體浮腫者,用白朮散。清便自調。 肢冷嗜臥者,益黃散。身淡黃白者,調中丸及補中益 氣湯加茵陳。身熱膈滿,肌膚面目皆黃者,加減瀉黃 散。辨其所以。若閉目壯熱,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澀,口 中熱氣者,乃姙娠厚味胎毒之候也。母子竝服生地 黃湯,仍忌酒麪五辛熱物。設不自慎,誤傷脾土,急則 變為驚風吐瀉,緩則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眼目障閉, 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虛發黃者,當於脾胃中求之。

陳治幼幼近編

潮熱

小兒初病潮熱,或病後潮熱,俱屬食傷太陰脾經,宜 參苓白朮散。有瘡癤潮熱,八珍湯加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