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意,不如癲之甚,亦痰氣所為也。宜「星香散」加石菖蒲、

人參各半錢,下壽星丸。

有心經蘊熱,發作不常,時煩躁,鼻眼有熱氣,不能自 由,有類心風,稍定復作,參蘇飲加石菖蒲一錢。

《樓英醫學綱目》

《狂癲辨論》

狂謂妄言妄走也,癲謂僵仆不省也,各自一證。今以 狂入脾部,癲入肺部。然《經》有言狂癲疾者,有言狂互 引癲者,又言癲疾為狂者,此則又皆狂癲兼病。今病 有妄言妄走,頃時前後僵仆之類,有僵仆後妄見鬼 神,半日方已之類,是以癲狂兼病者也。

狂之為病,少臥,少臥則衛獨行,陽不行陰,故陽盛陰 虛令昏。其神得睡,則衛得入於陰,而陰得衛填不虛, 陽無衛助不盛,故陰陽均平而愈矣。

狂邪癲癇,不欲眠臥,自賢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 五臟,下心氣。用白雄雞一隻煮熟,五味調和,作羹粥 食之。

《經》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 正。」此悲哀傷魂而狂,當溫藥補魂之陽。仲景方以地 黃湯、本事驚氣丸之類即是也。

《經》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以 喜樂傷魄而狂,當用涼藥補魄之陰,辰砂、鬱金、白礬 之類是也。

《李梴醫學入門》

癲屬喜怒無常

《素問》註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喜屬心,怒屬肝,二經 皆火,有餘之地,但喜則氣散,畢竟謀為不遂,鬱結不 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竅者,葉氏清心丸、金箔 鎮心丸、硃砂安神丸。心風癲者,牛黃清心丸、追風祛 痰丸。虛者,加紫河車一具為糊。怒傷肝者,寧神導痰 湯、瀉清丸、當歸龍薈丸。因驚者,抱膽丸、驚氣丸。丹溪 云:「五志之火,鬱而成痰,為癲為狂,宜以人事制之。」如 喜傷心者,以怒解之,以恐勝之;憂傷肺者,以喜勝之, 以怒解之。

狂屬膏粱積熱

陽明發狂。見傷寒雜證。胃與大腸實熱燥火。鬱結於 中。大便閉者。涼膈散加大黃下之。

膏粱醉飽後發狂者,止用鹽湯吐痰即愈,或小調中 湯。

服芳草、石藥,熱氣慓悍發狂者,三黃石膏湯加黃連、 甘草、青黛、藍板根,或紫金錠。

重陰者癲重陽者狂

《難經》云:「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河間以癲狂一也,皆屬 痰火。重陰之說非也。但世有發狂一番,妄言妄語,而 不成久癲者;又有痴迷顛倒,縱久而不發狂者。故取 河間合一於前,《難經》分析於後。

《治法》

癲者,異常也。「平日能言,癲則沉默。平日不言,癲則呻 吟。甚則僵仆直視,心常不樂,此陰虛血少,心火不寧, 大調中湯主之。不時暈倒者,滋陰寧神湯。」言語失倫 者,定志丸。悲哭呻吟者,燒蠶退故紙,酒調二錢,蓖麻 仁煎湯,常服可以斷根。

「狂」者,凶狂也。輕則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則棄衣而 走,踰垣上屋,又甚則披頭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殺人。 此心火獨盛,陽氣有餘,神不守舍,痰火壅成使然。小 調中湯、三黃丸、控涎丹、單苦參丸。狂則專於下痰降 火,癲則兼乎安神養血,經年心經有損者不治。 視聽言動俱妄者,謂之邪祟,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 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氣血虛極,神光不足,或挾痰火 壅盛,神昏不定,非真有妖邪鬼祟,大概內服「傷寒瘟 疫」條中,人中黃丸,照依氣血痰湯藥為使,或單人中 黃服亦好,或單石菖蒲末,豬心血為丸服亦可。有婦 人夜夢鬼來交者,定志丸料加赤小豆,水煎服。有婦 人月水崩漏過多,血氣迷心,或產後惡露「上衝,而言 語錯亂,神志不守者,此血虛神耗也,宜寧神膏,但亦 不可純服補心斂神藥。」血熱者,小柴胡湯加生薑、生 地,煎服,百餘貼即安。血迷心胞,踰牆上屋,歌唱無時 者,逍遙散加遠志、桃仁、紅花、蘇木。服後病退,用平胃 散,少用厚朴,倍加蒼朮、升麻,常服以絕病根。又男子 挾瘀血者,陶氏當歸活血湯。有卒中尸惡。吐利如霍 亂狀。或狂譫如醉人。事起心先知其或已死,口噤 不開者,急用《傷寒門》追魂湯灌之即醒。外用辟邪丹 灌鼻法。

傷寒發狂

發狂者,熱毒在胃,併入於心,遂使神昏不定,言動急 速,妄辨妄笑,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踰牆上屋,不 饑不臥,皆因汗下失宜,陽氣亢極,陰氣暴虛,非大吐 下不止。傷寒四五日,身熱煩躁,不得汗,「發狂者,表裡 俱熱,三黃石羔湯、雙解散。」傷寒六七日,壯熱胸滿,便 祕,脈實數發狂者,大承氣湯加黃連。陽毒暴盛,發狂, 多乾嘔,面赤發斑,咽痛,下利黃赤,壯熱而不得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