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邪併於陽明也。傷寒熱毒在胃,併於心臟,使神不 寧而志不定,遂發狂也。傷寒至於發狂,為邪熱至極 也,非大吐下則不能已。又有熱在下焦,其人如狂者, 《經》曰:「熱入膀胱,其人如狂。」謂之如狂,則未至於狂,但 臥起不安爾。其或狂言,目反直視,又為腎之絕。汗出 輙復熱,狂言不能食,又為失志死。若此則殆非藥石 之所及,是為真病焉。

《元李杲十書》

《狂言譫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 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 「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 即鄭聲也。

《朱震亨心法》

癲狂

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脈虛者可治,實則 死。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治當鎮心神,開痰結。亦 有中邪而成此疾者,則以治邪法治之。《原病式》所論 尤精,蓋為世所謂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是也,大概是 熱。

癲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見,經年不愈,心經有損, 是為真病。如心經畜熱,當清心除熱;如痰迷心竅,當 下痰寧志。若癲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 水下方寸匕。

風癲引脅痛,發則耳鳴:用天門冬去心,日乾,作末,酒 服方寸匕。

癲證,春治之,入夏自安,宜助心氣之藥。

陽虛陰實則癲,陰虛陽實則狂。狂病宜大吐下則除 之。

活套

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鬱而成痰,故為癲癇狂妄之 證,宜以人事制之,非藥石所能療也,須診察其由以 平之。怒傷於肝者,為狂為癇,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 傷於心者,為癲為癇,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憂傷於肺 者,為癇為癲,以喜勝之,以怒解之;思傷於脾者,為癇 為癲為狂,以怒勝之,以喜解之;恐傷於腎者,為癲為 癇,以思勝之,以憂解之;驚傷於膽者為癲,以憂勝之, 以恐解之;悲傷於心胞者為癲,以恐勝之,以怒解之。 此法惟賢者能之。

《明虞摶醫學正傳》

《論癲狂》

《內經》曰:「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 而熱,妄見妄言。」又曰:「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踰垣 上屋,罵詈不避親疏。」是蓋得之於陽氣大盛,胃與大 腸實熱燥火鬱結於中而為之耳。此則癲狂之候也。 曰癲曰狂,分而言之,亦有異乎?《難經》謂重陰者癲,重 陽者狂。《素問》註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然則喜屬於 心,而怒屬於肝,乃二臟相火有餘之證。《難經》陰陽之 說,恐非理也。大扺狂為痰火實盛,癲為心血不足,多 為求望高遠不得志者有之。狂宜乎下,癲則宜乎安 神養血,兼降痰火。雖然,此二證者,若神脫而目瞪如 愚癡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或問:「《內經》有曰:『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 不食數日,而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素所能也。素 非所能,因病而不食,反能登非常之處,豈有是哉』?」曰: 「《難經》有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又曰:『癲多喜而狂多 怒』。所謂重陽者,三部陰陽脈皆洪盛而牢,故病強健 而有力,故名曰狂。謂重陰者,三部陰陽脈皆沉伏而」 細,故病罷倦而無力,故名曰「癲。」嘗見東陽樓氏一少 年病狂,一日天風大作,忽飛上於邑東之塔巔,且歌 且哭,其塔實無容步之。眾皆以為怪。予思「龍乃純 陽之物,伏蟄於海內,其身止有鱗甲,且無羽翼。遇陽 氣昇騰之日,則借風雲之勢而能飛騰,即此義也,奚 足為怪哉?」

《脈法》

脈大堅疾者癲狂。沉數為痰熱。大滑者自己。沉小急 疾者死。虛而弦急者死。

《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入臟 則死,入腑則愈。

《戴思恭證治要訣》

癲狂

癲狂,由七情所鬱,遂生痰涎,迷塞心竅,不省人事,目 瞪不瞬,妄言叫罵,甚則踰垣上屋,裸體打人。當治痰 寧心。宜「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珍珠末,雜青州白丸子 末,濃薑湯調下,吞十四丸,滑石六一湯加珍珠末,白 湯調下。

有病癲人耑,服四七湯而愈。蓋痰迷為癲,氣結為痰 故也。如健忘、如驚悸、如怔忡、五癇,亦宜用此。如癲狂 不定,非輕劑所能愈者,宜太乙膏及抱膽丸。

心風

心風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無語,時或錯亂,有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