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葶藶苦酒湯。咽痛吐膿血者,陽毒升麻湯。潮熱甚者, 梔子仁湯。潮熱大便閉者,升麻葛根湯加大黃,或三 黃湯。發斑不可下者,草龍膽一味,水煎服。狂走者,瓜 蔕散吐痰。時行熱毒發狂者,黑奴丸。通用水漬法、火 劫法、王氏元明粉。凡發狂,見陽證陽脈者順。見陰證 陰脈。及舌卷囊縮者。即死。

如狂

有陰盛發躁,欲坐井地如狂者;有火邪驚惕不安如 狂者。然如狂有三證,與陽毒如狂相似,故舉言之。 如狂屬瘀血者,脈沉實,多漱水不嚥;有無表證,但血 蓄下焦,小便自利如狂者;有無表裡證,脈數善饑,不 大便如狂者;有太陽初證,熱結下焦如狂者;血自下 者即愈。如外未解者,桂枝湯、陶氏桂苓飲;外已解,但 小腹急結者,桃仁承氣湯。挾血傳心脾者,當歸活血 湯。有太陰身黃,溺澀如狂者,五苓散。此皆如狂,但睡 中或欲起行,錯言妄語,猶知諫阻,尚可制禦,非若發 狂勢凶,莫能禦也。

《徐春甫古今醫統》

《癲狂有同異之分》

癲狂之病,總為心火所乘,神不守舍,一言盡矣。癲者 至高也,火性炎上,正如經云陽氣太上則狂癲,狂則 孔子所謂狂狷者之狂也。《靈樞經》曰:「狂病始發,少臥 不饑,自高賢也,自辦智也,自尊貴也。」故曰:狂者進取, 志大而言大者也。前謂狂言如有所見,斯得之矣。蓋 心火暴熾,言語善惡,不避親疏,此神明之亂也,此之 所謂狂也。蓋謂火熾之甚。陽氣太上。則病人亦乘陽 火之上炎。故棄衣而登高。由狂而又癲。此則聖人命 名之義。而有同中之異耳。

《癲癇辨混同之誤》

古方每以癲癇並治出方,乃大誤也。蓋癲為心病而 屬實者多,癇為五臟兼病,而屬虛者多。蓋因《靈樞》云: 「癲癇瘛瘲,不知所苦。」後人不察,遂認為一證。殊不知 《靈樞》癲癇自以兩證而言,不知所苦,皆言不能自知 其病之所苦也。《玉機微義》始分別之,而亦未嘗白《靈 樞》之旨也。

《治法當分》

登高棄衣,引重致遠者為癲,乃痰火亢熾之甚而然。 治宜降下之劑,滾痰丸之屬是也。

自高辨智,妄語狂言,神明失守為狂。治宜鎮心安神 清上之劑,牛黃朱砂丸之屬是也。

《心風證治》

心風病,諸書鮮有載之,而多附癲癇門。《混同論》治心 風,雖出於世俗之稱,深中病情,誠為切當。古人謂「風 善行而數變,風痹為不仁」,此曰心風者,非若外風入 中,甚言其變常無定,恍惚不仁,而心之病,誠若風之 魔也。此皆七情五志久逆所生,而與癲癇則又不同 矣。癲狂癇證,主於火熾,風痰之盛,涎及於心,屬實者 多。心風則由七情五志,久逆不遂。戴人所謂「肝屢謀, 膽屢不決,屈無所申,怒無所洩」,心之官則思,甚則心 血日涸,脾液不行,痰迷心竅,則成心風,屬虛者多。治 法須以七情相勝,五志遂心,養血豁痰,引神歸舍,標 本兼治,此疾可愈矣。至若混同癲癇攻治,是謂虛虛, 而速其死也噫。

心風初作,多屬虛候。何則?思慮傷脾,則穀氣寖少,血 液日虧,則心神漫散,神不守舍,卒成心風。故知其始 皆屬虛也,歸脾湯、養心湯、定志丸之類。至於病久則 心志變而美惡不知,無思無慮,飲食如故,殺氣頗增, 病根已固,鬱痰不解者,可用子和法治之,隨證調理, 無不愈也。

貴賤係難易

心風病,貴者為難,膏粱素積,耗散良多,一經病作,則 正氣虛而邪氣盛,所以難;賤者為易,素甘淡薄,禀受 頗厚,雖是病此,則正氣實而邪氣輕,所以易。

《王肯堂證治準繩》

《總論》

《素問》止言癲而不及癇,《靈樞》乃有癇、瘛、癇、厥之名。諸 書有言癲狂者,有言癲癇者,有言風癇者,有言驚癇 者,有分癲癇為二門者,迄無定論。究其獨言癲者,祖 《素問》也;言癲癇言癲狂者,祖《靈樞》也。要之癲、癇狂大 相徑庭,非名殊而實一之謂也。《靈樞》雖編癲狂為一 門,而形證兩具,取治異途,較之於癇又不侔矣。徐嗣 伯曰。大人曰癲。小兒曰癇。亦不然也。《素問》謂癲為母 腹中受驚所致。今乃曰小兒無癲可乎。癇病大人每 每有之。婦人尤多。今據經文分辨於後。

癲者,或狂惑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癡,言語 有頭無尾,穢潔不知,積年累月不愈,俗呼「心風。」此志 願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

狂者,病之發時,猖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 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踰垣上屋,非 力所能,或與人語所未嘗見之事,如有邪依附者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