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導引

《保生祕要》曰:「手足厥逆法:先念臍,次湧泉處肋拔上 至臍,又從臍處肋拔下至湧泉止;又從左手肋拔過 右手,右手肋拔過左手,每次行六遍。」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關緊急,諸藥不 能下,候死而已。戴人見之,問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 曰:「有。」戴人先以防風、藜蘆煎湯,調瓜蔕末,灌之口中。 不能下,乃取長蛤甲磨去刃,以紙裹其尖,灌於右鼻 竅中,嘓然下咽有聲,後灌其左竅亦然。戴人曰:「可治 矣。」良久涎不出,遂以砒石一錢,又投之鼻中,忽偃然 仰面,似覺有痛,斯須吐噦,出膠涎數升,頗腥。砒石尋 常勿用,以其病大,非如此莫能動。然無瓜蔕,亦不可 便用,宜消息之。大凡中風涎壅,往往止斷為風,專求 風藥。《靈寶》至寶,誤人多矣。劉河間治風,捨風不論,先 論二火,故將此法實於火形中。

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後十餘年,其妻 服逍遙散十餘劑,終無效。一日命予診之,二人脈皆 洪大而無力。政之曰:「我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漬 而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終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 已者,何也?」予曰:「寒熱之厥也。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 慾。」遂出《內經厥論》證之。政之喜曰:「十年之疑,今而釋 然,縱不服藥,愈過半矣。」予曰:「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厥 者,熱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熱在上者,以 涼劑清心火。」分取二藥,令服之不輟。不旬日,政之詣 門謝曰:「寒熱厥者皆愈矣。」

《醫宗必讀》曰:「社友韓茂遠,傷寒九日以來,口不能言, 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俱冷,眾皆曰陰證。比余診 之,六脈皆無,以手按腹,兩手護之,眉皺作楚,按其趺 陽,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欲與大承氣湯,病家 惶懼不敢進。余曰:『吾郡能辨是證者,惟施笠澤耳』。延 至診之,與余言若合符節,遂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 能言。體能動矣。彼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絕之 證耶。

給諫晏懷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運倒,手足 厥逆。時有醫者,以牛黃丸磨就,將服之。余診之,六脈 皆伏,惟氣口稍動。此食滿胸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 故脈伏而氣口獨見也。取陳皮、砂仁各一兩,薑八錢, 鹽三錢,煎湯,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椀,六脈盡見矣。 左關弦大,胸腹痛甚,知為大怒所傷也。以木香、青皮、 橘紅、白朮、香附煎成,與服兩劑痛止。更以四君子加 木香、烏藥,調理十餘日方瘥。此食中兼氣中。

吳門周復庵,年及五旬,荒於酒色,忽然頭痛發熱,醫 以羌活湯散之,汗出不止,昏運不醒。余與之灸關元 十壯而醒,以四君子加薑、桂,日服三劑,至三日少康。 又因分析家產,勞而且怒,復發厥。余用好參一兩,熟 附二錢,煨薑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轉側即厥,一日之 間,計厥七次,服參三兩,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與 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向余泣曰:「已蒙再生, 不知有全愈之日否?」余曰:「脈有根蔕,但元氣虛極,非 三載調攝不能康也。」幸其恪信余言,遵守用藥,兩月 之間,服參四斤,三年之內,進劑六百貼,丸藥七十餘 斤,方得步履如初。親友眾多,議論雜出,若非病人任 之專,或久而見疑,服藥少怠,未有獲生者也。

《薛氏醫案》曰:「一男子食少胸滿,手足逆冷,飲食畏寒, 發熱吐痰,時欲作嘔,自用清氣化痰及二陳、枳實之 類,胸腹膨脹,嘔吐痰食,小便淋漓,又用四苓、連、蘗、知 母、車前,小便不利,諸病益甚。余曰:『此脾胃虛寒無火 之證,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遂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 用補中益氣加生薑、桂,培養中宮,發陽氣,尋愈』。」 「大司馬王浚川嘔吐宿滯,臍腹痛甚,手足俱冷,脈微 細。用附子理中丸一服益甚。脈浮大,按之而細」,用參 附湯一劑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