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豬膽半合 乾薑炮,五錢 附子生,去皮,半箇 蔥白四莖 溺二合半

右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內尿、膽汁和相得,分溫再服。

大柴胡湯

治陽厥

柴胡半斤 黃芩 芍藥各三兩 生薑切,五兩 半夏洗,半升 枳實炙,四枚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

治寒熱而厥,兩手無脈,或一手無脈,用綿衣包手者。

桂枝二兩十六銖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及兩仁者二十四箇 大棗四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沬,內諸藥中,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三陰表寒厥逆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益元散河間下同

合「三一承氣」 治熱深厥深,脈有力者。

滑石白膩好者,六兩 甘草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或無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飲者,新井泉調下亦得。解利發汗,煎蔥白豆豉湯下。每服水一盞,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調併三四服,以效為度。此藥是寒涼解散熱鬱,設病甚不解,多服無害,但有益耳。一名「天水散」 ,一名「太白散」 ,一名「六一散。」

黃連解毒湯

治熱厥下後。熱少退而未愈者。

黃連、 黃蘗、 黃芩、 大梔子各五錢。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錢,水一茶盞,煎至四分,絞取汁,溫服無時,日三四,以效為度,每一二服效。或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厚朴二錢剉,茯苓去皮剉,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名曰「半夏黃連解毒湯。」 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承氣湯一服,生薑煎如前法,以利為度。一法為細末。水和如小豆大。溫水下二十丸。治積熱勞欬。瀉利甚良。

雙解散活人

治厥逆兼內外諸邪者

「益元散」、 「防風通聖散。」各七兩

右二味,一處相和攪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鹽豉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一盞,溫服。

八味順氣散丹溪

治氣厥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橘紅、 台烏、 人參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 間服。

薑附湯仲景

治「中寒。身體強直。口噤不語,逆冷。」

乾薑一兩 《附子》生,去皮臍,一箇

右剉,每服三錢,水煎服。

挾氣攻刺。加木香五分。

「挾氣不仁。」 加防風一錢。

挾濕者加白朮

「筋脈牽急」 ,加木瓜。

肢節痛加肉桂二錢

導痰湯丹溪下同

治痰氣厥逆

法製硝同萊菔水煮化,去萊菔,綿濾令結,入臘月牛 膽內風化,秤五錢,或只風化硝亦可。又云:「一兩 青蒙石二兩,搥碎,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 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

右為末,神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一方加蒼朮五錢,滑石一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

調氣散

合平胃散服治尸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錢。 藿香、 甘草炙,各八錢。 砂仁四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平胃散

治證見調氣散下

蒼朮泔浸,五斤 厚朴薑製炒 陳皮各三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