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氣厥之證有二,以氣虛氣實皆能厥也。氣虛卒倒者, 必其形氣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脈微弱,此氣脫證也, 宜參、芪、歸、朮、地黃、枸杞、大補元煎之屬,甚者以回陽 飲、獨參湯之類主之。氣實而厥者,其形氣憤然勃然, 脈沉弦而滑,胸膈喘滿,此氣逆證也。大怒則形氣絕 而血菀於上,即此類也。治宜以排氣飲,或四磨飲,或 八味順氣散、蘇合香丸之類,先順其氣,然後隨其虛 實而調理之。若因怒傷氣,逆氣旋去而真氣受損者, 氣本不實也。若素多憂鬱恐畏,而氣怯氣陷者,其虛 尤可知。若以此類而用行氣開滯等劑,則誤矣。 血厥之證有二,以血脫血逆皆能厥也。血脫者,如大 崩大吐,或產血盡脫,則氣亦隨之而脫,故致卒仆暴 死。宜先掐人中或燒酢炭,以收其氣,急用人參一二 兩煎湯灌之,但使氣不盡脫,必漸甦矣。然後因其寒 熱,徐為調理,此所謂血脫益氣也。若不知此,而但用 血分等藥,則幾微之氣,忽而散失,陰無所主,無生機 矣。其或有用寒涼以止血者,必致敗絕陽氣,適足以 速其死耳。血逆者,即《經》所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 謂。又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之類也。夫血因 氣逆,必須先理其氣,氣行則血無不行也,宜「通瘀煎 或化肝煎」之類主之。俟血行氣舒,然後隨證調理。 凡一時痰涎壅塞,氣閉昏憒,藥食俱不能通,必先宜 或吐或開,以治其標,此不得不先救其急也。但覺痰 氣稍開,便當治其病本。如因火生痰者,宜清之降之。 因風寒生痰者,宜散之溫之。因濕生痰者,宜燥之、利 之。因脾虛生痰者,自宜補脾。因腎虛生痰者,自宜補 腎。此痰之不必治也。但治其所以生痰,而痰自清矣。 然猶有不可治痰者,恐愈攻愈虛,而痰必愈甚也。諸 治痰法,見前《非風門》「治痰」條中。

酒厥之證,即《經》所云熱厥之屬也。又經云:「酒風」者,亦 此類也。凡縱飲無節之人,多有此病。方其血氣正盛, 力能勝之,不知酒害之何有。及其將衰,則酒之侮人, 斯可畏耳。酒病極多,莫知所出,其為酒厥,則全似中 風,輕者猶自知人,重者卒而運倒,忽然昏憒,或躁煩, 或不語,或痰涎如湧,或氣喘發熱,或欬嗽,或吐血。但 察其大便乾燥,脈實喜冷者,此濕熱上壅之證,宜以 抽薪飲之類,疾降其火。火之甚者,仍以梨漿飲、菉豆 飲之屬,更迭進之,以解其毒。此證大忌辛燥等物,務 使濕熱漸退,神氣稍復,然後用補陰等劑,以善其後。 其有大便不實,或無火證而脈見緩弱者,則不宜清 火,但以二陳湯、六君子湯,或金水六君煎之類主之。 若因酒傷陰,以致脾腎兩虛而為厥脫者,非速救本 源,終無濟也。凡患此者,宜終身忌酒,勿使沾脣可也。 若不知戒,再犯必難為矣。

色厥之證有二:一曰暴脫,一曰動血也。凡色厥之暴 脫者,必以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為者有之, 或因相慕日久,而縱竭情慾者亦有之。故於事後,則 氣隨精去,而暴脫不返。宜急掐人中,仍令陰人摟定, 用口相對,務使煖氣噓通,以接其氣,勿令放脫,以保 其神。隨速用獨參湯灌之,或速灸氣海數十壯,以復 「陽氣,庶可挽回。」但以臨時慌張,焉知料理,故每致不 救。然此以即病者言,所見誠不多也。其有不即病而 病此者,則甚多也。又何以言之?以其精去於頻,而氣 脫於漸,故每於房慾二三日之後,方見此證。但因其 病不在即,故不以此為病。兼之人多諱此,而不知中 年之後,多有因此而病者,是皆所謂色厥也。奈時師 不能察,而每以中風斃之耳。凡治此者,單宜培補命 門,或水或火,當以非風門治法第三條者主之。 又色厥之動血者,以其血氣并走於上,亦血厥之屬 也。但與大怒血逆者不同,而治法亦有所異。蓋此因 慾火上炎,故血隨氣上,必其情慾動極,而慾不能遂 者有之,或借麴糵以強遏鬱火者亦有之。其證則忽 而暴吐,或鼻衄不能禁止,或厥逆,或汗出,或氣喘,或 欬嗽,此皆以陰火上衝而然。凡治此者,必先制火以 抑其勢,宜清化飲、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之類主之。 其有陰竭於下,火不歸源,別無煩熱脈證,而血厥不 止垂危者,非鎮陰煎必不能救,待其勢定,然後因證 酌治之。

陰陽二厥

「厥有二證,陽厥、陰厥也。陽厥者,熱厥也。必其先自三 陽傳入陰分,故其初起必因頭疼發熱,自淺入深,然 後及於三陰,變為四肢逆冷,或時乍溫。其證必便結 躁煩,譫語發渴,不惡寒反惡熱,脈沉有力。此以傳經 熱證所化,外雖手足厥冷,內則因於熱邪,陽證發厥, 故為陽厥,乃陽極似陰也。其證由邪熱內結,或伏陽」 失下之所致也。凡厥微則熱亦微,宜四逆散之類。厥 甚則熱亦甚,宜承氣湯之類也。陰厥者,寒厥也。初無 三陽傳經實熱等證,而真寒直入三陰,則畏寒厥冷, 腹痛吐瀉,戰慄不渴,脈沉無力,此獨陰無陽也,故為 陰厥。輕則理中湯,重則四逆、回陽等湯主之。

按:陽厥、陰厥,其辨如前,此先哲之大法也。然愚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