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病積於夏,亦今云暑風之屬也。若見抽搐痰涎卒倒 者,當即以前暑風之法治之。

「薄厥」者,急迫相薄之謂。因於大怒,即氣厥、血厥之屬, 治法如後。

詳《通評虛實論》云:「膏粱之疾,即酒色之傷,脾腎之病 也;暴憂之病,即悲憂傷肺之屬也;內氣暴薄,即鬱怒 傷肝之屬也。凡此皆內傷之病,其有不從內而外中 於風者,則必留著經絡,故為消瘦痛痹之病。」是可見 內傷外感之辨,其不可混言有如此。

詳逆順肥瘦篇。衝脈之義,則上自頭,下自足,後自背, 前自腹,凡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無所不禀,故稱為五 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夫海為百川之宗,凡諸經發 源之處,即皆有會合之義,其於通身血氣盛衰,皆歸 乎此可知也。然衝脈起於胞中,即其經絡之所,亦即 其聚畜之所,故稱為血海,亦稱為命門,此即所謂根 本之宅也。若素縱情慾,以致精氣之源,傷敗於此,則 厥脫暴仆等病,亦因於此。不然,則何以忽然仆倒,而 神形俱敗,表裡俱殘,全無知覺,一至於此,是豈一經 一臟之病之所致歟?於此察之,則實由衝脈崩敗,必 無疑矣。故凡治此者,欲舍根蔕而求其濟,吾知其必 無是理也。

詳《繆刺》論。尸厥一證,乃外邪卒中之惡候,凡四時不 正之氣,及山魔土煞、五尸魘魅之屬皆是也。犯之者, 忽然手足厥冷,肌膚寒栗,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口 噤妄言,痰涎壅塞,或頭旋運倒,不省人事,即名飛尸 卒厥。宜用鍼法,具見《本經》。若用艾灸,則無如秦承祖 灸鬼法及華佗灸陽脫法為妙。凡用藥之法,當知邪 之所湊,必因氣虛。故在《本經》即以左角之血餘,用補 五絡之脫竭,其義可知。若此危急之際,非用參附回 陽等藥,何以挽回?若果邪氣壅盛,胸膈不清,則不得 不先為開通,然後調理。宜不換金、正氣散、流氣飲、蔥 薑湯、蘇合丸之類,酌而主之。

詳《方盛衰論》言氣逆者,即為厥也。凡陰陽之氣,陽從 左而升,陰從右而降,故陽病者左為甚,陰病者右為 甚,以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而逆其升降之氣也。又人 之生氣,必自下而升,故老人之氣已衰於下,而從上 者為順。少壯之氣先盛於下,而從下者為順。若以老 人而神衰於上,其所終之氣可知;少壯而形衰於下, 「其所始之氣可知,皆逆候也。及其為病,而一上不下, 此其根本已虧,故寒厥到膝。少年以陽氣方盛,而陽 衰若此,故秋冬當死;老人以陽氣本衰而畏寒其常, 故秋冬無慮。」凡此厥逆之病,謂其陽若非陽,謂其陰 若非陰,五臟膈絕,無徵可驗。若不能終其日者,蓋甚 言其凋敝難為也。再若人之妄夢,而有至迷亂昏絕 者。此以心腎不交。而精神散越。故為厥逆。有如此。亦 總屬少陰根本之病。

「詳《厥論》之寒厥、熱厥,雖皆以手足為言,而實以陰陽 之敗亂為言也。故寒厥言奪於所用,熱厥言因於數 醉,正以陰陽之氣,無不起於手足。故凡厥之將作,則 寒熱痲痹,必先由手足而起,及其甚也,則變出百端, 或五臟六腑各有其證如此。」然則手足之厥,特其形 見之徵兆耳,而見微知著,自當因標而慮本也。 詳仲景論厥逆,頗與《內經》有異。蓋以手足言之。在《內 經》則有寒厥、熱厥之分;在仲景則單以逆冷者為厥。 再以邪正言之。在《內經》則論在元氣,故其變出百端。 而在氣在血俱有危證;在仲景則論在邪氣,故單據 手足,而所畏者,則在陰進而陽退也。觀成無己曰:「厥 為陰之盛也。」義可知矣。

《論證》

厥逆之證,危證也。蓋厥者盡也,逆者亂也,即氣血敗 亂之謂也。故《內經》特重而詳言之。如云卒厥、暴厥者, 皆厥逆之總名也;如云寒厥、熱厥者,分厥逆之陰陽 也;如云連經連臟者,論厥逆之死生也。再若諸經臟 腑之辨,亦既詳矣。又近世猶有氣厥、血厥、痰厥、酒厥、 蛔厥等證,亦無非本之經義。觀《內經》諸論,已極顯明, 奈何後人猶不能察,凡遇此證,則悉認之為中風,竟 不知厥逆為何證,而通作風治,害孰甚焉?余深悲之, 故於前「非風」門悉力辨正。至於治此之法,即當以前 非風證治互相參用,正所以治厥逆也。其有未盡等 證,仍列於後條。

《論治》

凡寒厥者,必四肢清涼,脈沉微不數,或雖數而無力, 或畏寒喜熱,引衣自覆;或下利清穀,形證多惺惺。雖 此類皆屬寒證,然似熱非熱之證猶多。故凡以手足 見厥,而脈證俱無實熱者,悉寒厥之無疑也。熱厥者, 必先多熱證,脈沉滑而數,畏熱喜冷,揚手掉足,或煩 躁不寧,大便祕赤,形證多昏冒。凡治此二者,即當以 非風門治寒治熱之法主之。至若傷寒厥證,其陰其 陽,亦當以此法為辨。但傷寒之厥,辨在邪氣,故寒厥 宜溫,熱厥宜攻也。《內經》之厥,重在元氣,故熱厥當補 陰,寒厥當補陽也。二者之治,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