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平為和而偏為疾,萬物皆以負陰抱陽而生,故孤陰 不長,獨陽不成。陽氣極盛而陰氣極衰,則陽氣怫鬱; 陰陽偏傾而不能宣行,則陽氣畜聚於內,而不能營 運於四支,則手足厥冷,謂之陽厥。故仲景曰:「熱深則 厥亦深,熱微則厥亦微。」又曰:「厥當下之」,下後厥愈。為 裡熱已除。故病熱甚則厥。又以失下則熱甚,而反為 陰證,非反變為寒病爾。夫病之傳變者,謂中外上下 經絡臟腑部分,而傳變為病之邪氣,非寒熱陰陽之 反變也。《法》曰:陰陽平則和,偏則病。假令陽實陰虛為 病熱,若果變而為寒,則比之熱氣退去,寒欲生時,陰 陽平而當愈,豈能反變之為寒病歟?雖《瘧論》言「陰勝 則寒,陽勝則熱」者,謂裡氣與邪熱并之於表,則為陽 勝而發熱,表氣與邪熱并之於裡,則為陰勝而寒慄, 由表氣虛而裡氣熱亢,則害承乃制,故反戰慄。大抵 本熱非寒病也。或傷寒病寒熱往來者,由「邪熱在表 而淺,邪惡其正,故惡寒;邪熱在裡而深,邪甚無畏,物 惡其極,故不惡寒而反惡熱。表裡進退不已,故為寒 熱往來。」此氣不并於表裡,故異於瘧而寒熱微,皆熱 傳於表裡之陰陽,而非病氣寒熱之陰陽反變也。或 病熱而寒攻過極,陽氣損虛,陰氣暴甚,而反為寒者, 因藥過度而致之,非自然寒熱之反變也。夫六氣變 亂而為病者,乃相兼而同為病。風熱燥同,多兼化也; 寒濕性同,多兼化也。性異而兼化者鮮矣。或制甚而 兼化者,乃虛象。如火熱甚而水化制之,反為戰慄者。 大抵熱甚而非寒氣,故渴為熱在裡而寒戰,反渴引 飲也。又如以火煉金,熱極而反化為水,雖化為水,止 為熱極而為金汁也。或燥熱太甚而腸胃鬱結,飲冷 過多而痞隔不通,留飲不能傳化浸潤,而寒極畜於 胃中,燥熱太甚,鬱於胸腹,而䐜脹滿,煩渴不已,反令 胃膈冷痛,嘔噦漿水,而水漿難下。欲止其渴,而強飲 於水,則滿痛,嘔噦轉甚,而渴亦不已。不強飲之,則煩 渴不可以忍,令人煩冤悶絕,但欲死。若誤治之,「即死 不治亦為難已。」每用大承氣湯,熱服,下咽,而腸胃鬱 結,痞膈即得宣通,而留飲傳化浸潤,則寒濕散去,腸 胃之外得其潤澤,熱退而煩渴滿痛,嘔噦遂止,須臾 得利而已矣。然而病諸氣者,必有所因,病本熱而變 為寒者,實亦鮮矣。大凡陽實則脈當實數,而身熱煩 渴,熱甚則為陽厥,至極則身冷脈微而似陰證,以至 脈絕而死。故陽病見陰脈者死,謂其脈近乎絕也。病 雖熱甚而不已,則必須厥冷而脈微,以至身泠脈絕 而死。或病本熱勢太甚,或按法治之不已者,或失其 寒藥調治,或因失下,或誤服熱藥,或誤熨烙熏灸,以 使熱極而為陽厥者,以承氣湯之類寒藥下之,熱退 而寒得宣通,則厥愈矣。慎不可用銀粉、巴豆性熱大 毒丸藥下之,而反耗陰氣,而衰竭津液,使燥熱轉甚, 而為懊憹喘滿,結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為 淋閟發黃,驚狂譫妄諸熱變證,不可勝舉。由此為破 癥瘕堅積之藥,非下熱養陰之藥也。古人謂治傷寒 熱病,若用銀粉、巴豆之類丸藥下之,則如刀劍刃人 也。及嘗有陽厥而尚不下,以至身冷脈微,而似陰證, 反誤以熱藥投之,病勢轉甚。身冷脈微而欲絕,唯心 胸微煖,昏冒不知人事,而不能言。主病者或欲以煖 藥急救其陽,恐陽氣絕而死也。不知此因熱極失下, 反又溫補而致之。若又以熱藥助其陽氣,則陰氣暴 絕,陽氣亦竭而死,陽氣何由生也?或曰:「何不急下之?」 答曰:此陽勝伐陰,而陰欲先絕,則陽亦將竭,於此時 而下之,則陰陽俱絕而立死,不救亦死。但及於期,則 緩而救之,則當以寒藥養陰退陽,但不令轉瀉,若得 陰氣漸生,則可救也。宜用涼膈一服,則陰氣可以漸 生。何以知之?蓋以候其心胸溫煖漸多,而脈漸生爾。 終日三服,其脈主至沉數而實,身表復煖,而唯厥逆 與水善飲,有時應人之問,譫妄而舌強難言,方以調 胃承氣湯下之,或獲汗而愈。所謂寒藥反能生脈而 令身煖者,由陽實陰虛,欲至於死,身冷脈微,今以寒 藥養陰退陽,而復不至於死故也。大凡治病,必先明 其標本,標為上首,本乃根元,故《經》言:「先病為本,後病 為標」,標本相傳,先以治其急者。又言六氣為本,三陰 三陽為標。故病氣為本,受病經絡,臟腑為標。夫標本 微甚,治之逆從,不可不通也。故《經》言:「知逆與從,正行 無間。」明知標本,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陰陽 之逆從,標本之謂道也,斯其理歟!

一陽一陰病。發驚駭。背痛噫欠。名風厥。蓋胃土肝木。 為木尅土。風勝濕不制腎水。故令上逆。遠志散主之。

《成無己明理論》

厥逆

傷寒四逆,何以明之?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溫者是也。 積涼成寒,積溫成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 漸矣。傷寒始者,邪在皮膚,當太陽陽明受邪之時,則 一身手足盡熱,當少陰太陰受邪之時,則手足自溫, 是表邪漸緩,而欲傳裡也。經曰:「傷寒四五日,手足溫 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是太陽之受邪,傳之少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