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喘,腸鳴虛渴,脣乾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冷 也。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陽明 經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中情不樂,或 如恐怖,名曰肺與大腸俱虛也。

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王則感於肺矣。人逆秋 氣,則手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 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為關格,病則生矣。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心 中悶,下重足腫不可以按地,名曰腎虛寒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足 脛小弱,惡寒,脈代絕,時不至,足寒上重下輕,行不按 地,小腹脹滿,上搶胸,痛引脅下,名曰腎虛寒也。」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 經俱虛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時時小腹滿,名曰 腎膀胱俱虛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 經俱虛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時時洞 泄,寒中泄,腎心俱病,名曰腎膀胱俱虛也。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腳 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轉筋,惡風偏枯,腰 痛,外踝後痛,名曰膀胱虛冷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肌 肉振動。腳中筋急。耳聾忽忽不聞惡風。作聲。名 曰「膀胱虛冷」也。

「腎勞病者,補肝氣以益之,肝王則感於腎矣。人逆冬 氣,則足少陰不藏,腎氣沉濁,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 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 《補方通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五勞五臟病,六極六 腑病,七傷表裏受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 曰憂勞,四曰心勞,五曰疲勞。六極者,一曰氣極,二曰 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髓極,六曰精極。七傷 者:一曰肝傷,善夢;二曰心傷,善忘;三曰脾傷,善飲;四 曰肺傷,善痿;五曰腎傷,善唾;六曰骨傷,善饑;七曰脈 傷,善嗽。凡遠思強慮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度 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慼慼所患傷人, 寒暄失節傷人。故曰:「五勞六極七傷」也。

《宋嚴用和濟生方》

《總論證治》

夫勞瘵一證,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傳變不一,積 年疰易,甚至滅門,可勝嘆哉!大扺合而言之曰「傳屍」, 別而言之曰骨蒸、殗滯、復連屍疰、勞疰、蠱疰、毒疰、熱 疰、冷疰、食疰、鬼疰是也。夫疰者,注也。自上注下,病源 無異,是之謂疰。又其變則有二十二種,或三十六種, 或九十九種。又有所謂五屍者,曰蜚屍、遁屍、寒屍、喪 屍、《屍注》是也。其名不同,傳變尤不一,感此疾而獲安 者,十無一二也。大凡五臟所傳,皆令人憎寒發熱,其 證狀各異,有如傳之於肝,則面白目枯,口苦自汗,心 煩驚怪;傳之於心,則面黑鼻乾,口瘡喜忘,大便或祕 或泄;傳之於脾,則面青脣黃,舌強喉哽,吐涎體瘦,飲 食無味;傳之於肺,則面赤鼻白,痰吐咯血,喘嗽毛枯; 傳之於腎,則面黃耳枯,胸滿胻痛,白濁遺瀝。又有二 十四種勞蒸者,亦可因證驗之:「蒸在心也,少氣煩悶, 舌必焦黑;蒸在小腸也,腹內雷鳴,大腸或祕或泄;蒸 在肝也,目昏眩運,躁怒無時;蒸在膽也,耳聾口苦,脅 下堅痛;蒸在腎也,耳輪焦枯,腰腳痠痛;蒸在右腎也, 情意不定,泄精白絮;蒸在肺也,喘嗽咯血,聲音嘶遠; 蒸在大腸也,右鼻乾疼,大腸隱痛;蒸在脾也,脣口乾 燥,腹脅脹滿,畏寒不食;蒸在胃也,鼻口乾燥,腹膨自 汗,睡臥不寧;蒸在膀胱也,小便黃赤,凝濁如膏;蒸在 三焦也,或寒或熱,中脘膻中,時覺煩悶;蒸在膈也,心 胸噎塞,疼痛不舒;蒸在宗筋也,筋脈縱緩,小腹隱痛, 陰器自強;蒸在回腸也,肛門祕澀,傳道之時,裏急後 重;蒸在玉房也,男子遺精,女子白淫;蒸在腦也,眼眵 頭眩,口吐濁涎;蒸在皮也,肌膚鱗起,毛折髮黑;蒸在 骨也,版齒黑燥,大杼痠疼;蒸在髓也,肩背疼倦,胻骨 痠痛;蒸在筋也,眼昏脅痛,爪甲焦枯;蒸在脈也,心煩 體熱,痛刺如針;蒸在內也,自覺身熱,多不」奈何,四肢 瞤動,蒸在血也。毛髮焦枯,有時鼻衄,或復尿血。詳諸 病證,大略如斯。若究其根,惟心肺受蟲囓,禍之甚也。 治法先宜去根,次須攝養調治。亦有早灸「膏肓俞」、崔 氏穴而得愈者,若待其根深蔕固而治之,則無及矣。

《論五勞六極證治》

《醫經》載「五勞六極之證,非傳尸骨蒸之比,多由不能 衛生,施於過用,逆於陰陽,傷於榮衛,遂成五勞六極 之病焉。蓋勞力謀慮成肝勞,應乎筋極;曲運神機成 心勞,應乎脈極;意外過思成脾勞,應乎肉極;預事而 憂成肺勞,應乎氣極;矜持志節成腎勞,應乎骨極」,此 五勞應乎五極者也。然精極者,五臟六腑之氣衰,形 體皆極,眼視無明,齒焦髮落,體重耳聾,行履不正,邪 氣逆於六腑,厥於五臟,故成精極。大抵勞極之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