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 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浮弱而濇,為無子,精氣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髮落「脈極 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 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 癭者,皆為勞得之。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 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 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 失精。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 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圓主之。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圓主之。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 傷、饑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 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圓》主之。

《華佗中藏經》

《虛病大要論》

「病有臟虛腑虛,上虛下虛,狀各不同,宜深消息。腸鳴 氣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無時,皮毛憔悴,肌肉 皺皴,耳目昏塞,語聲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 臟之虛也。診其脈,舉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 斷其臟也。」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濇軟濡,俱為臟虛也。 虛則補益,治之常情耳。皮膚搔癢,肌肉䐜脹,食飲不 「化,大便滑而不止。診其脈,輕手按之得滑,重手按之 得平,此乃腑虛也,看在何經,而正其時也。」頰赤心忪, 舉動顫慄,語聲嘶嗄,脣焦口乾,喘乏無力,面少顏色, 頤頷腫滿,診其左右寸脈弱而微者,上虛也。大小便 難,飲食進退,腰腳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艱難,氣上奔 衝,夢寐危嶮。診其左右尺中,脈滑而澀者。下虛也。病 人脈微澀短小。俱屬下虛也。

《勞傷論》

「勞者勞於神氣,傷者傷於形容。饑飽過度則傷脾,思 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度則傷肝; 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饑飽 勞役則敗於內。晝感之則病榮,夜感之則病衛。」榮衛 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始勞於一,一起於二, 二傳於三,三通於四,四干其五,五復犯一,一至於五, 邪氣乃深,真氣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氣弱,飲食減,行 步難。及其如此,則雖有命亦不能生也。故《調神氣論》 曰:「調神氣,戒酒色,節起居,少思慮,薄滋味者,長生之 大端耳。診其脈,甚數甚急,甚細甚弱,甚微甚濇,甚滑, 甚短,甚長,甚浮,甚沉,甚緊,甚弦,甚洪,甚實」,皆生於勞 而傷也。

《傳尸論》

《傳尸》者,非為一門相染而成也。人之血氣衰弱,臟腑 羸虛,中於鬼氣,因感其邪,遂成其疾。其候欬嗽不止, 或胸膈脹悶,或肢體疼重,或肌膚消瘦,或飲食不入, 或吐利不定,或吐膿血,或嗜水漿,或好歌詠,或愛悲 愁,或顛風發歇,或便溺艱難,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風 雨而來,或問病弔喪而得,或朝走暮遊而得,或因氣 聚。或因血行。或露臥於田野。或偶會於園林。鍾此病 死之氣。染而為疾。故曰「傳尸」也。

《虛勞死證》

榮衛耗散。面目浮腫者死。

心絕於腎,肩息回盻,目直者,一日死。

肺絕則氣去不反,口如魚口者,三日死。

骨絕,腰脊痛,腎中重,不可反側,足膝後平者,五日死。 腎絕大便赤澀,下血,耳乾,腳浮舌腫者,六日死。 又曰:「足腫者九日死。」

脾絕,口冷,足腫脹,泄不覺者,十二日死。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者,八九日死。 肝絕,汗出如水,恐懼不安,伏臥目直,面青者,八日死。 又曰「即時死。」

胃絕,齒落面黃者,七日死,又曰「十日死。」

《臟腑虛勞證脈》

肝脈弦長曰「平」,若實而微,則為不足,病在內,不及則 令人胸脅脹滿,如人將捕之。虛則夢花草茸茸,又身 熱惡寒,四肢不舉,脈當弦長而急,反短澀,乃金尅木, 十日死不治。

膽虛則傷寒,寒則恐畏頭眩,不能獨臥。關上脈陽微 者,膽虛。陽虛者膽絕也。

心脈來盛去衰,如連珠,如循瑯玕,曰「平。」若來衰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