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耳垂下盡骨上」穴。灸三壯。痛即止。如神。

《醫學正傳》曰:「齒蝕生瘡,灸承漿。」

《醫學綱目》曰:「牙痛牙糟,取太谿灸之,治上牙齒痛。二 間灸之,治下牙齒痛。委中鍼之,又足內踝兩尖灸之, 治上牙痛。龍元在列缺上青脈中,灸之,治下牙痛。承 漿、風府、合谷、內庭,治上牙痛。」

按「《資生方》。牙疼屈手大指本節後陷中。灸三壯。初灸 覺牙疼。再灸覺牙有聲。三灸疼止。永不復作。恐是陽 谿穴也。左疼灸右。右疼灸左。」

《本草拾遺》曰:「取年深既古且闊三角土瓦一塊,令三 姓童子候星初出時,指第一星下火於瓦上灸之。」 《景岳全書》曰:「足內踝二尖,治上牙痛,灸之。足三里治 上齒痛,灸四十九壯。手三間,治下齒痛,灸七壯。列缺 灸七壯,永不發。合谷齒齲,灸之。內庭下牙痛,鍼灸皆 可。陽谷,治上牙痛,在手外踝骨尖,左灸右,右灸左,十 一」壯。屢驗神效。《太淵》治風牙肩髃。七壯隨左右灸之。 耳垂下盡骨上穴。灸三壯痛即止。如神。

一切牙疼:以「草量手中指,至掌後橫紋止,將草折作 四分,去三留一,於橫紋後量臂中」,隨痛左右灸三壯 即愈。

又「經驗法於耳前鬢髮尖內有動脈處,隨痛左右,用 小艾炷灸五七壯,神效。亦不必貼膏藥,如再發再灸, 即可斷根。」

導引

《千金方》曰:「每晨起,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溫水含揩齒 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齒即牢密。」

《直指方》曰:「百物養生,莫先口齒。不漱不洗,損蠧之媒。 凡暑毒酒毒,常伏於口齒之間,莫若時時洗漱之為 愈也。晨興洗畢,盥漱一口,吐出掌中,就掌滌眼,自覺 光明,終身行之,可為妙法。」

《養性書》曰:「齒宜朝暮叩以會神。一云:以集身神。若卒 遇凶惡,當叩左齒三十六,名曰打天鐘。若辟邪穢,叩 右齒,名曰搥天磬。若存念至真,叩中央齒,名曰鳴天 鼓。」

《延壽書》曰:「凡飲食訖,輙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 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 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蠧且自去矣。 食畢漱口數過,齒不蛀。養生家晨興叩齒,永無齒疾。 《古今醫統》曰:「向本命日,櫛髮之始,叩齒九通,陰呪曰: 『大帝散靈,五老反真。泥丸元華,保精長存。左迴拘月, 右引日根,六合清練,百疾愈因』。」嚥唾三過,常數行之, 使齒不痛,腦不痛,髮不白。

又法:「向東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治齒痛。」 又法:凡人覺脊背皆崛強,不間時節,縮嚥髆,仰面努 髆,并向上頭左右兩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 氣動定後,始更用初緩後急,不得先急後緩。若無病 人,常欲行,須旦起、午時、日沒三辰,用之三七遍,除寒 熱疾、脊腰、頭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諸病 盡除也。

《保生祕要》曰:「齒痛導引法,用意推而散之,又推而吸 之。或左齒痛,則將右手三骨下一肋搦之,或想火燒 之。」

又法將腎水洗,依患處環轉,用日曬火燒,折散,或不 愈,吹之。出口一尺,用手揉牙關即愈。

《景岳全書》種齒法曰:「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 然而谷谷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 覺齒有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 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 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 亦能堅齒。故余年逾古稀,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 方之力。

《金丹全書》云:「今人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 飲食之毒,積於齒縫,當於夜晚刷洗,則垢污盡去,齒 自不壞。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於養齒者。今觀智 者,每於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之功 可見矣。

醫案

《史記倉公傳》曰:「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太陽 明脈,即為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 風,及臥開口,食而不漱。」

《儒門事親》曰:澤州李繼之忽病牙痛,皺眉不語。欒景 先見之曰:「何不樂也?」曰:「牙痛。」欒曰:「曾記張戴人云:『陽 明經熱有餘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車丸七十粒,服畢, 遇數知交,留飲強飲熱酒數杯。藥為熱酒所發,盡吐 之,吐畢而痛止。李大笑曰:「戴人神仙也。」不三五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