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藥末三錢,湯調過,三日後,將藥汁蘸擦髭髮,臨臥時 用,次早已黑色。三夜三次用,其黑如漆甚妙。

齒根動欲脫落:用生地黃綿裹著齒上咂之,又㕮咀, 以汁漬齒根,日四五夜著之,并嚥汁,十日大佳。如齒 挺出,嚼之亦可。

牙齒動搖:用「黑鉛半斤,大鍋內鎔成汁,旋入桑條灰, 柳木搥研令沙,以熟絹羅為末。」每日早晨如常揩牙, 後用溫水漱在盂內,以水洗眼,能明目烏髭髮,及治 諸般眼疾。

齦間努肉漸長,此乃齒壅。取生地黃汁一鍾,皂角數 片,火上炙熱,淬地黃汁內,再炙又淬,以汁盡為度,曬 為末,敷之即縮。一婦人平日好食動風物,尤嗜蟹,一 日齒間壅出肉漸大,不能開口,有一道人傳此方即 愈。或𥐚硝為末,敷之亦消。 牙齒逐日漸長,開口難為飲食,蓋髓液溢所致。只用 白朮末和水服,及煑水灌漱,自愈。 《擦牙止痛方》黃蠆蜂窠一箇以川椒填滿其竅更以 白鹽一錢封口燒存性入白芷羊脛骨灰各一錢右 同鹽為末,先以清茶漱口乃擦之,有孔則以藥塞其 孔,立愈。正傳

鍼灸

《素問》曰:「邪客於足陽明之經,令人鼽衄,上齒寒,刺足 中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

《繆傳》引上齒,齒脣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 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 已,左取右,右取左。

《靈樞》曰:「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上齒痛亦如之,齒 痛惡清飲,取手陽明,下齒痛亦如之。」

手陽明有入頄遍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臂惡 寒,補之,不惡寒,瀉之。足太陽有入頄遍齒者,名曰角 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頄前。方病之時,其脈盛,盛則 瀉之,虛則補之。

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 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甲乙經》曰:「頰腫口急,頰車痛,不可以嚼,頰車主之。 上齒齲腫,目窗主之。」

上齒齲痛,惡風寒,正營主之。

齒牙齲痛,浮白及完骨主之。

齒痛,顴窌及二間主之。

上齒齲,兌端及耳門主之。

齒間出血者,有傷酸,齒牀落痛,口不可開,引鼻中,齦 交主之。

上齒齲痛,惡寒者,上關主之。

《失欠》下,齒齲下,牙痛䪼腫,下關主之。 齒牙不可嚼,齦腫,角孫主之。

下齒痛,惡寒䪼腫,商陽主之。 齒齲痛,惡清飲,三間主之。

口齒痛,溫溜主之。

下齒齲,則上齒痛,掖門主之。

齒痛,四瀆主之。

齒齲痛,合谷主之。一作少海

上牙齲痛,陽谷主之。一作陽谿

《千金方》曰:「厲兌、三間、衝陽、遍歷小海、合谷、內庭、復留, 主齲齒。」

浮白,主牙齒痛,不能言。

大迎、顴髎、聽會、曲池,主齒痛惡寒。 陽谷、正營,主上牙齒痛。

陽谷、掖門、商陽、二間、四瀆,主下牙齒痛。

角孫、頰車,主牙齒不能嚼。

下關、大迎、翳風、完骨,主牙齒齲痛。

曲鬢、衝陽,主齒齲。

《得效方》曰:「齒痛,灸列缺七壯,永不疼。又灸肩髃七壯, 又灸耳垂下牙盡骨上三壯。」

齒痛以線量手中指至掌後橫紋,折為四分,去三分, 將一分於橫紋後臂中,灸三壯,隨左右。

《古今醫統》曰:「列缺二穴,在手太陰肺經,與陽明經相 連,叉手取穴中手盡處,看其浮脈丫叉之間,灸七壯, 痛立止,永不再發。」

合谷二穴,治齒齲痛,灸之。

《內庭》治下齒痛,針灸皆可。

陽谷治上牙。

《大淵》治風牙。

「肩髃」二穴。灸七壯。隨左右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