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天府,卒。」

杜充

按《宋史杜充傳》:「充字公美,相人也。紹聖間,登進士第, 累遷考功郎、光祿少卿,出知滄州。建炎二年,宗澤卒, 充代為留守。金人窺江,充命統制官陳淬邀擊於馬 家渡,淬戰沒,充軍潰。金人陷建康,充渡江保真州。始, 京畿提刑唐佐降於金,雅善充以書招之,遂叛降金。 至雲中,粘罕薄之,久之,命知相州。紹興十一年,和議」 成而充死。

杜常

按《宋史杜常傳》:「常字正甫,衛州人,昭憲皇后族孫也。 折節學問,無戚里氣習。嘗跨驢讀書,驢嗜草,失道不 之覺,觸桑木而墮,額為之傷。中進士第,積遷吏部侍 郎。崇寧中,以龍圖閣學士知河陽軍,卒。」

杜俁

按《萬姓統譜》:俁字碩甫,成都人。崇觀間,侍兄宦金陵, 遂寓蕪湖。祖叔元,仕仁宗朝為職方郎,即蘇軾所謂 「杜君懿學李建中字得筆法」者也。父沂,與軾遊最厚, 軾有《菩薩泉》詩,為沂賦也。俁幼即從軾遊,與陳瓘、汪 藻為四兄弟,凜有典刑。家藏法書、名畫甚富,有田數 十畝,伏臘外不留嬴。環所居植竹,賦詩自娛,不妄與 人交。動止可觀,鄉黨尊禮之。閒遊里中,童稚亦知敬 愛。自號「野翁。」年七十餘而卒。有詩集藏於家。清高蕭 散,蓋如其人。

杜守一

按《萬姓統譜》:「守一,蕭山令。先是縣有虎守一,為政二 年,虎負子渡浙江而去。時人方之漢劉琨云。」

杜貴

按《萬姓統譜》:「貴,輝縣人,累官太尉。政和三年,賊犯縣 境,貴率二子出禦,力戰而死。孫大忠,以功授侍衛親 軍都虞候,仕至鄜州觀察使。」

杜孟

按《尚友錄》:孟,普州人,讀書太學,因童貫、蔡京用事,幡 然而歸。嘗訓子孫曰:「忠孝,吾家之寶,經史,吾家之田。」 時號為寶田杜氏。

杜翊世

按《四川總志》:「翊世,華陽人,通判懷遠軍。靖康初,夏人 入寇,翊世與知軍劉銓率眾守禦,謀徙妻子於長安。 妻張氏曰:『寧同死此』。城陷,賊脅使降,翊世嗔目叱之, 舉家皆沒烈焰中死。事聞,贈朝議大夫,官其後,表所 居曰忠義坊。」

杜諤

按《宋史李誠之傳》:「死金人難者,錄事參軍兼司戶杜 諤,贈承務郎。」

杜昉

按《萬姓統譜》:「昉通判密州。建炎初,寓居武陵,會賊鍾 相亂,欲強使從己,昉罵賊不絕口,遂遇害。」

杜莘老

按《宋史杜莘老傳》:「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 甫十三世孫也。紹興閒,第進士,授梁山軍教授,進太 常寺主簿,升博士。輪對,論金將敗盟,宜飭邊備,上稱 善再三,遷祕書丞,擢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內侍 張去為取御馬院西兵二百,髡其頂,都人異之,口語 籍籍,莘老彈治,上疑其未審,不樂莘老執奏不已,竟」 罷去,為御馬院致仕,而莘老亦以直顯謨閣知遂寧 府。始,莘老任言責,極言無隱,聲振一時,都人稱骨鯁 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卒,年五十八。

杜汝霖

按《萬姓統譜》:汝霖,字仁翁,邵武人。嘗學於安定胡先 生,甚為李公擇所稱道。其孫陵傳其家學。生五子:旟、 伯高旃、仲高斿、叔高旞、季高旝、幼高,皆博學善古文, 人稱為「金華五高。」

杜嬰

按《萬姓統譜》:嬰,字大醇,性能讀書,其言近莊。為人曠 達而清廉,自託於醫,無貧富貴賤請之輒往與之財, 非義輒謝而不受。時時窮空,幾不能以自存,而未嘗 有不足之色,多為賢士大夫所知,王安石所謂「予嘗 與之語,久而不厭」者也。

杜圯

按《萬姓統譜》:圯字受言,炤次子。以父任官至朝議大 夫,提舉江南西路茶鹽常平事,以治行。再任,事母以 孝聞。築室邵武,自儀真徙居之。圯曾師事時相,紹興 閒以祠官家居者十六年,嘗戒子孫曰:「仕宦當審取 舍,汝等勉之。」徜徉小囿,詩酒自娛。所著有《碔砆集》十 二卷,詩平淡宗少陵。子二:錫、鐸。錫,迪功郎。

杜穎

按《萬姓統譜》:穎字清老,以祖澤主龍溪簿。民有腰金 夜不還者,巡尉捕之無迹。穎至其所,有叟誦經眾中, 即叱吏收縛。叟具狀:實殺此人,取金棄尸某所,如言 而獲。或問何自知之?曰:「叟尾吾出郭,營營往來,吾固 已得之。」秩滿,宰甌寧,至則曰:「甌寧命脈在鹽,督他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