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否,使者以治狀對。徙陝西轉運使,還為都轉運使, 遷工部郎中。求補外,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始,衍」 為治謹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憚其清整。仁宗 特召為御史中丞,遷尚書工部侍郎、知永興軍,徙并 州。召還,為吏部侍郎,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衍 好薦引賢士,而沮止僥倖,小人多不悅。以尚書左丞 出知兗州。慶曆七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正獻。

杜醇

按《尚友錄》:醇,慈谿人。年七十餘,以行義聞。仁宗嘗賜 以粟帛,遣官捧詔,具袍笏以起之,辭不受,號「大隱先 生。」

杜默

按《尚友錄》:默字師雄,豪於歌,石曼卿豪於詩,歐陽永 叔豪於文。默上永叔詩云:「一片靈臺掛月明,萬丈辭 焰飛長虹。乞取一勺鳳池水,活取久旱蟠泥龍。」

杜曾

按《萬姓統譜》:「曾字孝先,雷澤人。舉進士,蘇州司法參 軍。明於法律,改潁州團練判官。慶曆中,遷吏部郎中。」

杜植

按《萬姓統譜》:「植,鎬孫,以文雅知名,以祖廕補官,累仕 監司尚書駕部員外郎,終少府監。植善吟詠,皇祐中, 嘗有詩刊石州治。」

杜杞

按《宋史杜杞傳》:「杞字偉長,父鎬,廕補將作監主簿,知 建陽縣,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知橫州,徙知解州,授 京西轉運按察使。會廣西蠻反,擢廣南西路按察安 撫使,攻破之,為兩浙轉運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閣 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州,未幾卒。」

杜樞

按《萬姓統譜》:「樞,渥第三子。性強敏,以蔭補官,為比部 員外郎。」有張彥方者,溫成皇后母越國夫人客也,坐 奸利論死,語連越國夫人,開封不敢窮治,執政以后 故,亦不復詰。獄上,中書遣樞慮間,樞揚言將駮正,亟 改用,諫官陳升之切齒於樞。前此,御史中丞王舉正 留百官班論張堯佐除宣徽使,樞常出班問其故,至 是,葢累月矣。坐是罪樞絀,監衡州稅。

杜誼

按《宋史杜誼傳》:「誼字漢臣,台州黃巖人。事父母至孝。 父剛嚴,誼獨失愛,惴惴不自容,伺顏而後進。繼喪父 母,號慟晝夜不絕。卜葬,徒跣負土為墳。既葬,遂𦭞舍 墓旁。吳越大水,山皆發洚,推巨石數十里,漂壞甚眾, 而獨不及誼。邑人狀其事以聞,詔書嘉獎。以祖垂象 廕,入官知永城縣,後通判梓州,卒。子揆哭誼卒。」

杜生

按《宋史杜生傳》:「生,潁昌人,不知其名,縣人呼為杜五 郎。所居去縣三十里,有屋兩間,與其子並居。前有空 地丈餘,即為籬門,生不出門者三十年。黎陽尉孫軫 往訪之,時盛寒,布袍草屩,室中枵然,而氣韻閒曠,言 詞精簡。軫嗟嘆留連,久之乃去。」

杜子野

按《江西通志》:「子野,宜黃人。荊公幼師之。及為相,子野 來見,荊公問所欲,但指壁間顏真卿所書《東方朔像 贊》,荊公曰:『墨本何足貴,石在河北德州,可輦致也』。」併 以金帛致之,不受。孫育德,紹興五年進士。

杜炤

按《萬姓統譜》:「炤字自明,杞子。以父任累官祕書省校 書郎,轉朝奉郎,賜五品服。炤少與王雱友,相得驩甚。 自其父安石更祖宗法,尚新經,天下士翕然歸之。炤 時調官京師,足未嘗跡相府,聲聞亦不復與雱接。好 學能文,尤長於詩,有少陵思致。崇寧四年,卒于京師。 子二:長之全,次圯。」

杜介之

按《廣東通志》:「介之,瓊州人,有隱士風。先任高州司法, 與李光友善,寄詩曰:『南極多老人,及見九代孫。君生 古儋耳,德性重且溫。今年八十二,頗覺行步奔。白馬 映紅頰,疑是羲皇昆』。」

杜純

按《宋史杜純傳》:「純字孝錫,濮州甄城人。以蔭為泉州 司法參軍。熙寧初,以河西令上書言政,王安石異之, 引寘條例司,充審刑詳議官。秦帥郭逵與其屬王韶 成訟,純受詔推鞫,得韶罪。安石主韶,變其獄,免純官。 後為大理正,楊汲奏為立異,又廢於家。元祐元年,范 純仁薦之,除河北轉運判官。初更役書,司馬光稱其 『論議詳盡』」,召為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擢侍御史。言 者詆其不由科第,改右司郎中,尋知相州,徙徐州。以 集賢院學士提舉崇福宮,卒。

杜紘

按《宋史杜純傳》:「純弟紘,字君章,起進士,為永年令。神 宗聞其材,用為大理評斷官,擢刑部郎中。元祐初,為 夏國母祭奠使。入其國禮,倨紘責之,夏人畏懼加敬。 遷右司郎中、大理卿,為江淮發運使,知鄆州,徙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