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秩還任。先後在官十七年,政聲大著,士民歌頌之。 歸,卒於家。

岳璿

按《明外史趙登傳》:「天順時,登同里岳璿亦知湖州,有 惠政,官田賦重,與民田科額不一,吏民得緣為奸。璿 疏利病於朝,定正耗之則,遂為永制。其治績與登相 埒。滿九載遷去,其民為之語曰:『賢守趙岳,治行卓犖』。」

趙豫

按《明外史循吏傳》:「豫字定素,保定安肅人。燕王起兵, 既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 簿,未上,擢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內艱起復。洪熙時,進 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 奉敕往。時衛軍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 帖然。乃一意拊循,與民休息,雖煢獨咸得詣府言情」, 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不威而嚴,下亦不 忍欺尢。重儒術,待學官以賓禮,至要途顯人,未嘗降 意。寡嗜慾,絕晏游疾。俗尚琹奕玩好,見之未嘗寓目。 均徭節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 豫議。及清軍御史李立至,耑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則酷刑搒掠,人情大擾。一時訴枉者至一千一 百餘人,鹽司勾竈丁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 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時有詔減蘇、松官田重租。豫所 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者十之二三,人情大悅。正統 中,九載考績,民五千餘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 命增二秩還任。及十年春,大計群吏,始舉《卓異》之典, 豫與焉。賜宴及襲衣,遣還。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 上下皆化,刑獄大省。其去郡也,老穉攀轅不得行,留 一履以識遺愛。後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 訟,每訟者至,好言喻之曰:「明日來。」眾皆笑之,故有「松 江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踰宿忿漸平,或為他人 勸阻,多止不來,人更服其有識。始與豫同守郡者,若 蘇州況鍾、常州莫愚、吉安陳本深、溫州何文淵、杭州 馬儀、西安羅以禮、建昌陳鼎,並皦皦著名跡,而豫、尢 以愷悌稱,故當時論者謂「鍾輩為能吏,豫為循吏」云。

劉實

按《明外史》本傳:「實字嘉秀,安福人。嗜古博學。宣德五 年舉進士。居三年,選庶吉士。正統初,授金華府通判。 仍歲荒旱,請蠲租,且贖還饑民子女。義門鄭氏族大, 不能自給,又買馬出丁,供山西郵傳,困甚,亦以實言 獲免。母喪歸,廬墓三載,起順天府治中。景泰時,侍臣 薦其文學,召修《宋元通鑑綱目》。實為人耿介,意所不」 可,雖達官貴人不稍遜。然頗自是筆削任意,無所咨 承。見同曹所纂不當,輒大笑,聲徹廷陛,人亦以此忌 之。天順初,革景泰政,纂修事亦廢,還實原任。四年出 知南雄府。商稅巨萬,舊皆入守橐,實無所私。中官至 南雄,入譖言府僚參謁留,實折辱之,民競入雍之出。 中官慚,將召謝之,實不往。中官至韶州,聞韶人言南 雄守且訟於朝矣,懼,馳奏誣實毀敕,大不敬。帝怒,逮 下詔獄。實從獄中上書言:「臣官三十年,未嘗以妻子 自隨,食粗衣敝,為國家愛養,小民不忍困之,以是忤 朝使。」帝覽書,意稍解,且釋之,而實竟瘐死。實苦節自 持,政務紛遝,未嘗廢書,士大夫重其學行。其歿也,南 雄人哀而祠之。

王源

按《明外史循吏傳》:「源字啟澤,龍巖人。永樂二年擢第, 授庶吉士,改深澤知縣。修學舍,築長堤,勸民及時嫁 娶,革其爭財之俗。數上書論事,被詔徵入都,又論時 政得失,忤旨下吏。會赦,獲復官,益盡心民事,奏免逋 負。歲飢,輒發粟賑救。坐是被逮,民爭先輸納,得贖還。 時有『蝗不入境,雨不出疆』之謠。秩滿,召為春坊司直」 郎,侍諸王講讀。一日進講,王他顧,源正色規之,王為 改容。遷衛府紀善,移松江府同知。奏蠲積逋數十萬 石,鋤豪民,釋冤獄,政聲甚著。以母老乞終養歸。服闋, 除刑部郎中。宣德十年五月,英宗踐祚,倣先朝制,擇 廷臣十一人為知府,賜敕及宴,乘傳行。源得潮州府, 廉明愷悌,大得人和。乃新黌序,立社學,黜貪殘,獎廉 惠,政教兼舉。城東有廣濟橋,修二十餘丈,歲久圮壞。 源斂民萬金重築之,以其餘建亭,設先聖四配、十哲 像,刻藍田《呂氏鄉約》,擇民為約正、約副、約士講肄其 中,而時偕僚寀董率焉。西湖山上有大石為怪,源命 鑿之,下果獲石骷髏,怪遂息。乃琢為碑,大書「潮州知 府王源除怪石。」河東山有韓愈祠,源建亭祠左,朔望 輒懸己像。又自建書院,刻詩文於內。會杖一民致斃, 民之子訴諸朝,并以築橋建亭諸事,源罪。章下巡按 御史,不為辨,遂逮繫至京,罪當贖徒,潮人相率叩閽 乞還任,乃復其官。士民聞其再至,鼓舞遠迎。歲滿,績 詔進二秩。尋以年七十乞休,潮人奏留不獲,立祠祀 之。所著有《書傳補遺》《異端辨》《韋庵集》。陳獻章有言:「吏 於潮者多矣,其有功而民思之,前惟韓愈,後則王源。」 同時有王昇者,源同年進士,亦由庶吉士出為安福 知縣。扶善疾惡,以民瘼為己憂。甫七月,境內平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