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守。應履行貞素,聲績著聞,妻子樵采以自供。高祖深 嘉其能,遷京兆太守。所在清白,得吏民之忻心焉。」

呂顯

按《魏書呂羅漢傳》:「羅漢祖顯,字子明,少好學,性廉直, 鄉人有分爭者,皆就而質焉。慕容垂以為河間太守。 皇始初,以郡來降,太祖嘉之,賜爵魏昌男,拜鉅鹿太 守。清身奉公,務存贍恤,妻子不免饑寒。民頌之曰:『時 惟府君,克己清明,緝我荒土,民胥樂生,願壽無疆,以 享長齡』。」卒官。

房士達

按《魏書房法壽傳》:「法壽子士達,少有才氣。其族兄景 先有鑒識,每曰:『此兒俶儻,終當大其門戶』。起家濟州 左將軍府倉曹參軍。時京兆王繼為大將軍,出鎮關 右,聞其名,徵補騎兵參軍,領帳內統軍。孝昌中,其鄉 人劉蒼生、劉鈞、房須等作亂,攻陷郡縣,頻敗州軍。時 士達父憂在家,刺史元欣欲逼其為將,士達以禮固」 辭。欣乃命其友人馮元興謂之曰:「今合境從逆,賊徒 轉熾,若萬一陷州,君家豈得獨全?既急病如此,安得 顧名教也?」士達不得已而起,率州郭之人二千餘人, 東西討擊,悉破平之。武泰初,就家拜平原太守,抑挫 豪強,境內肅然。時邢杲寇亂,憚其威名,越郡城西,度 不敢攻逼。永安末,轉濟南太守。士達不入京師,而頻 為本州郡,時人榮之。永安末,參朱兆入洛,刺史蕭贊 為城民趙洛周所逐,城內無主。洛周等以士達鄉情 所歸,乃就郡請之,命攝州事。永熙二年卒,年三十八, 時人傷惜之。贈平東將軍、齊州刺史,諡曰武。

辛紹先

按《魏書》本傳,「紹先,隴西狄道人。五世祖怡,晉幽州刺 史。父淵,私署涼王李暠驍騎將軍,暠子歆亦厚遇之。 歆與沮渠蒙遜戰於蓼泉,軍敗失馬。淵以所乘馬授 歆,而身死於難,以義烈見稱西土。世祖之平涼州,紹 先內徙,家於晉陽。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 盧度世、同郡李承等甚相友善,有至性。丁父憂三年」, 口不甘味,頭不櫛沐,髮遂落盡,故常著垂裙皂帽。自 中書博士轉神部令。皇興中,薛安都以彭城歸國,時 朝廷欲綏安初附,以紹先為下邳太守,加寧朔將軍。 為政不苟激察,舉其大綱而已,惟教民治產禦賊之 備。及劉彧將陳顯達、蕭道成、蕭順之來寇,道成謂順 之曰:「辛紹先未易侵也,宜共慎之。」於是不歷郡境,遂 徑屯呂梁。太和十三年卒。贈冠軍將軍、并州刺史、晉 陽公,諡曰惠。

柳崇

按《魏書》本傳,「崇字僧生,河東解人也。七世祖軌,晉廷 尉卿。崇方雅有器量,身長八尺,美鬚明目,兼有學行。 舉秀才,射策高第,解褐太尉主簿、尚書右外兵郎中。 於時河東、河北二郡爭境,其間有鹽池之饒,虞坂之 便,守宰及民皆恐外割,公私朋競,紛囂臺府。高祖乃 遣崇檢斷,民官息訟。屬荊、郢新附,南寇窺擾,又詔崇」 持節與州郡經略,兼加慰喻。還遷太子洗馬、本郡邑 中正。轉中壘將軍、散騎侍郎,遷司空司馬,兼衛尉少 卿,又領邑中正。出為河北太守。崇初屆郡,郡民張明 失馬,疑十餘人。崇見之,不問賊事,人人別借以溫顏, 更問其親老存不,農桑多少,而微察其辭色。即獲真 賊呂穆等二人,餘皆放遣,郡中畏服,境內帖然。卒於 官,年五十六。贈輔國將軍、岐州刺史,諡曰穆。崇所製 文章,寇亂遺失。

李秀林

按《魏書》本傳:「秀林小名榼,性彊直。太和中,自中書博 士為頓丘相,豪右畏之。景明初,試守博陵郡,批彊扶 弱,政以威嚴為名。以母憂去職。後為太尉諮議參軍, 假節行荊州事,拜司徒司馬,加冠軍將軍、定州大中 正、大中大夫。正光中卒,年六十三。贈左將軍、齊州刺 史。」

杜纂

按《魏書良吏傳》:「纂字榮孫,常山九門人也。少以清苦 自立。時縣令齊羅喪亡,無親屬收瘞,纂以私財殯葬, 由是郡縣標其門閭。後居父喪盡禮。郡舉孝廉,補豫 州司士,稍除積努將軍。領眾詣淮,迎降民楊葙等,修 立楚鎮,招納山蠻李天保等五百戶。從征新野,除騎 都尉。又從駕壽春,敕纂緣淮慰勞。豫州刺史田益宗」 率戶歸國,使纂詣廣陵安慰初附,賑給田廩。從征新 野。及南陽平,以功賜爵井陘男,賞帛五百匹,數日之 中,散之知友,時人稱之。又詣赭陽、武陰二郡,課種公 田,隨供軍費。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遷漢陽太 守,並以「清白」為名。又隨都督楊椿等詣南秦軍前,招 慰逆氐。還,除虎賁中郎將,領太倉令。遭母憂去職。久 之,除伏波將軍,復為太倉令。尋除寧遠軍、陰陵戍主。 延昌中,京師儉,敕纂監京倉,賑給民廩。肅宗初,拜征 鹵將軍、清河內史。性儉約,尤愛貧老,至能問民疾苦, 對之泣涕。勸督農桑,親自檢視,勤者賞以物帛,惰者 加以罪譴,弔死問生,甚有恩紀。還,以本將軍除東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