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完方許陞轉。仍候新官面代,不許竟離地方。考試之日務須親臨遍涖。不許移文代委、及於隔別府分調取生儒,以致跋涉為害。亦不許令師生送迎。考畢即於本地方發落,明示賞罰。不許攜帶文卷於別處發案,致吏書乘閒作弊、士子無所勸懲,違者題參。

順治十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五年,題准各提學有能將上官勢。」

要封函揭送者,於考覈時併為敘錄。

康熙元年

《大清會典》:「康熙元年,題准學道任滿考覈,改隸吏部。」

康熙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年題准直省現任提學,於鄉試前」

接考小半及一半者,所屬未考地方尚多不便報滿。應通行考試,以完下三年考試一週之數。其接考大半者准其報滿 。《又題准、提學一經領》

敕即行赴任。如有逗留都門者、科道指名參處考試

已竣,俱於十一月報滿到部。如違定限,即以「《戀缺》題參議處。」

康熙十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二年題准,提學考試遲延限內,不」

能完結者,降一級調用。

康熙十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八年,議准提學有積習十弊,嗣後」

學道考核時,俱註「剔除十弊。」 若不能剔除十弊,該督撫指參內有貪贓之弊,照例革職提問。如無貪贓等事,照才力不及例,降二級調用。其考核冊內不註「剔除十弊」 字樣,及未曾剔除而註「剔除」 者,或吏部查出,或科道糾參,督撫照不報劣員例降三級調用。督撫有需索陋規者,亦照貪例處分。至上司同僚、京官、鄉宦私書,及親戚朋友隨住地方討情抽豐,及州縣官傳遞私書,鄉紳投刺請席者,係官革職,係常人,交刑部從重治罪。至順天學院任滿時,亦開明剔除十弊,具題考核,方准回院。若不能剔除,或有貪贓等弊,亦照學道例處分。童生未經府考,冊內無名鑽求學道徑取入學,巧圖捷便,一弊也。考試各府、州、縣、衛、所童生,額外濫取,撥發別學,明收冒籍,以佔本學正額,二弊也。彌封編號印簿,及場內坐號紅簿,不發該府州縣封貯,私存道署,查對字號賄賣,三弊也。考完一府,不將紅案速行發學,任意遲延,徇私通賄,更改等第,拔下作上,四弊也。每考一處,令書辦、承差、快手人等出入過付,暗訪生員稍有家資者,先開六等草單,嚇詐保等銀兩,五弊也;文童額少,武童額多,將文童充為武童,入學之後,夤緣改文,倡優奴隸,濫行收取,真騎射者擯而不錄,六弊也。各府地方設有考棚,憚於親臨,將生童遠調考試,各州縣告病生員,扛抬驗病,困苦難堪,七弊也;縱容無賴教官,包攬生童,私通線索,效勞分潤,名曰「作興」 ,大壞風教,八弊也;曲徇上司、同僚情面,并京官、鄉宦私書,及親戚朋友隨住地方,討情抽豐,孤寒之士棄而不錄,九弊也;開報學冊,將額外濫取入學童生,未經科、歲兩考,預附三等,其姓名不入新案,造衣頂下,以趙甲頂錢乙混作實在之數,朦朧禮部,十弊也。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一年,議准提學按臨地方量撥。」

別縣書吏供事。其掌案長接名色,嚴行禁革。所考各府,仍令府官提調外,其屬員概不許迎接。執事人員不許於退堂時傳遞關節。遇考校日,一概封筒,不許傳入,閒有公事。俟試竣日,方許開緘投進。其生員交卷,照例將浮票揭去帶回。府州縣於正試卷外,不許多備一卷。違者聽該督撫據實題參。督撫徇隱者,一併議處。

督學部名臣列傳

王鈺

按《明外史彭琉傳》:「鈺,諸暨人。永樂十年進士及第,授 翰林編修,進修撰,以僉事督江西學校。鈺淹貫經史, 言行有矩矱,每以古誼訓厲,諸生皆翕然向信,楊士 奇深器之。五年,考滿,入都謁都御史陳智,長揖不拜, 智怒叱之,鈺遂抗章引疾去。」

陳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