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賜一子官,免孔氏賦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開元二十七年。改封褒聖侯孔璲之為文宣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二十七年。改封 褒聖侯。璲之為文宣公。兼兗州長史。遷都水使者。食 邑一千戶。

按《兗州府志》:「改封褒聖侯為文宣公,位於文官二品 之下。卒,子萱嗣。」

肅宗上元二年詔凡大祀其褒聖公朝位在文官二品之下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代宗   年三十六代孫孔萱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三十六代孫萱, 襲封文宣公,兼兗州泗水令,卒,子齊卿嗣。」

按《兗州府志》:「代宗時,以孔萱襲封文宣公。」

德宗建中三年三十七代孫孔齊卿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建中三年,三十 七代孫齊卿襲封文宣公,兼除兗州功曹,轉青州司 兵參軍,時遭叛亂,陷於東平,卒,子惟晊嗣。」

憲宗元和十三年以三十八代孫孔惟晊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三十八代孫惟 晊,元和十三年,東平兵解,歸魯,授兗州參軍,襲封文 宣公。卒,子策嗣。」

元和十五年。詔「文宣王家與一子官。」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武宗會昌元年三十九代孫孔策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會昌元年,以 三十九世孫策襲封文宣公。策惟晊子也。由明經及 第,以國子監丞受封,遷國子尚書博士。有子曰振, 會昌五年南郊,詔文宣公與一子官。」

按《唐書武宗本紀》:「五年春正月辛亥,有事於南郊,大 赦,文宣公,予一子出身。」

宣宗大中元年正月大赦改元文宣王後與一子官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

懿宗咸通四年四十代孫孔振及第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四十代孫振,咸 通四年狀元及第,除祕書省校書郎,歷運判監察御 史、左補闕、水部員外郎,襲封文宣公,賜百縑。卒,子昭 儉嗣。」

僖宗乾符二年正月南郊大赦賜文宣王後一子官按唐書僖宗本紀云云

乾符 年四十一代孫孔昭儉,襲封文宣公。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四十一代孫昭 儉,任南陵尉,授廣文館博士,兗州司馬,賜緋,除祕書 郎,襲封文宣公,累宰曲阜。有子光嗣,遭亂未嗣爵。」 按《兗州府志》:「乾符間孔昭儉襲封。」

昭宗天祐二年授四十二代孫孔光嗣泗水令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四十二代光嗣, 齋郎出身,天祐二年授泗水令,主祀陵廟。」

按《兗州府志》:「光嗣遭五季之亂,失其世爵,故授是官。 後唐封其子仁玉。」

後唐

明宗長興元年封四十三代孫孔仁玉為文宣公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長興元 年,除四十三世孫仁玉,曲阜主簿,遷縣令,襲封文宣 公。仁玉,光嗣子也,當五季之亂,洒掃戶孔末,欲冒襲 封,盡賊孔氏之族。仁玉生方九月,育於外氏,免焉。至 是乃得嗣爵,孔氏謂之「中興祖。」

後周

太祖廣順二年以孔仁玉為曲阜令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廣順二 年,親征兗州,瞻謁林廟,給復廟旁數十戶,以孔仁玉 為曲阜縣令,兼監察御史,賜緋魚袋。仁玉卒,贈兵部 尚書。四子:宜、憲、冕、勗。」

太祖乾德四年以四十四代孫孔宜為曲阜主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四十四代孫宜, 十歲能文,乾德四年,詣闕上書,述其家世,詔以為曲 阜主簿。」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始以孔宜襲封文宣公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太宗即位,召宜 入見,遷司農寺丞,鎮關市於星子。尋入覲,乃授太子 右贊善大夫,襲封文宣公。」

太平興國三年。冬十月。復兗州曲阜縣文宣公家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闕里志》: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詔:「曲阜縣文宣王家, 歷代以聖人之後,不與庸調。周顯德中,遣使均田,抑 同編戶,今可特免。」

至道三年以四十五世孫孔延世襲封文宣公

按:《宋史真宗本紀》:至道三年「春三月,真宗即位,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