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祀孔子廟。辛酉,詔拜孔氏四人,顏氏二人為官,又詔 選諸孔宗子一人封崇聖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 祀。」

按《兗州府志》:「十九年,車駕幸魯城,親祀孔子,修飾墳 壟,更建碑銘,拜孔氏四人官,仍封二十八世孫靈珍 為崇聖侯,食邑一千戶,奉祀。靈珍嘗仕北魏為校書 郎,卒。子文泰嗣,是為二十九世。」

北齊

文宣帝天保元年詔封孔子後為崇聖侯尋又改封恭聖侯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夏六月辛巳,詔封 崇聖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祀。」

按《兗州府志》:「元年改封三十世孫渠為恭聖侯,食邑 一千戶。渠,文泰子也,以崇聖侯改封,有子長孫。」

北周

宣帝大象二年詔封孔子為鄒國公以三十一世孫長孫襲封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春三月,詔追封孔子為 鄒國公,邑數准舊,并立後承襲,別於京師置廟,以時 祭享。」

按《兗州府志》:「二年,改封孔子為鄒國公。立後承襲,列 於京師。遂改封三十一世孫長孫為鄒國公,食邑千 戶。長孫生二子,英、哲、嗣。哲」

文帝年以孔嗣哲襲封鄒國公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文帝時,嗣哲應 制登科,官至太子通事舍人,襲封鄒國公。」

煬帝大業四年封孔子後為紹聖侯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四年冬十月丙午,詔曰:「先師 尼父,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命世 膺期,蘊茲素王。而頹山之歎,忽踰於千祀,盛德之美, 不存於百代。永惟懿範,宜有優崇。可立孔子後為紹 聖侯。有司求其苗裔,錄以申上。」

按《闕里志》:「四年,改封孔嗣哲為紹聖侯,食邑千戶,卒, 子德倫嗣。」

按:程敏政聖裔,考孔羨之後,傳至二十五世懿,從晉 元帝南渡,居於會稽。懿子曰鮮,當元嘉八年有罪奪 爵,以隱之嗣,復以子不道失爵,以惠雲嗣,又以重疾 失爵,以邁嗣後,亦以罪失爵。此南宗也。後魏孝文求 先聖之後,得二十七世孫乘,以為崇聖大夫,其子靈 珍,改封崇聖侯;三傳入齊,改封恭聖侯;四傳入周,進 封鄒國公。五傳入隋,改封紹聖侯,此北宗也。至於隋 亡,又并失傳矣。以此觀之,孔子之裔在晉宋六朝,又 分為南北二宗,而《闕里志》直以乘為鮮之子,未知孰 是?

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後為褒聖侯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按《闕里志》: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詔曰:「宣尼以 大聖之德,天縱多能,王道藉以裁成,人倫資其教益。 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氏馭曆,魏室分 區,爰及晉朝,暨於隋代,咸相崇尚,用存享祀。朕欽若 前王,憲章故實,親師宗聖,是所,庶幾存亡繼絕,抑惟 通典。可立孔子後為褒聖侯,以隋故紹聖侯孔嗣哲 嫡子「《德倫》為嗣。」

按《兗州府志》:「九年改封三十三世孫德倫為褒聖侯。 德倫,嗣哲子也。」

太宗貞觀元年詔孔氏子孫並免賦役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闕里志》」云云。

貞觀十一年,詔「褒聖侯與朝會,位同三品,家祭服元 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十一年詔褒聖 侯德倫朝會位同三品,食邑一千戶,家祭服元冕。」

高宗乾封元年詔免孔氏子孫賦役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高宗乾封元年, 敕褒聖侯德倫,既承裔嗣,有異常流,其子孫並免賦 役。」

中宗嗣聖七年賜褒聖侯孔德倫敕書及時服即武后天授元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嗣聖十二年,三十四代孫孔崇基襲封「褒聖侯。」即武后天 冊萬歲元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神龍元年授褒聖侯朝散大夫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神龍元年五月, 制授褒聖侯崇基朝散大夫,陪祭朝會。」

元宗開元五年三十五代孫孔璲之襲封褒聖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開元五年,三十 五代孫璲之襲封褒聖侯,特授四門博士,郡王府文 學,兗州長史。」

開元十三年,幸闕里。詔「文宣公家每代長子承襲,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