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拜太常卿、黃門侍郎,食邑二千戶。震,羨之子也,以故 宗聖侯改封。有子曰嶷。」

惠帝   年以二十三世孫孔嶷襲奉聖亭侯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惠帝時以二 十三代孫嶷襲奉聖亭侯,食邑一千戶。嶷卒,子撫嗣, 是為二十四世。」

明帝大寧三年詔奉聖亭侯孔嶷四時祀孔子如泰始故事

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按《宋書禮志》云云。

哀帝   年以二十五世孫孔懿襲奉聖亭侯

按《晉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哀帝某年,以 二十五世孫懿襲封奉聖亭侯,食邑一千戶。懿,撫之 子,官至從事中郎,有子曰鮮。」

孝武帝太元十一年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聖亭侯奉宣尼祀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文帝元嘉三年詔以十八代孫孔龢為百戶主掌禮器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闕里志》云云。

元嘉八年,奪奉聖亭侯孔繼之爵。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志》,「晉明帝太寧三年, 詔給事奉聖亭侯孔亭,四時祠孔子,祭直如太始故 事。亭五代孫繼之,博塞無度,嘗以祭直顧進,替慢不 祀。宋文帝元嘉八年,有司奏奪爵。」

元嘉十九年,以孔熙先謀逆,奪隱之爵,仍以二十六 代孫鮮襲奉聖亭侯。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十九年又授孔隱 之奉聖亭侯爵。以兄子熙先謀逆,又失爵。

按《闕里志》,「是年二十六代孫鮮襲封奉聖亭侯,改封 崇聖侯,生子乘。」

元嘉二十八年,以孔《惠雲》為「奉聖侯。」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志》,二十八年「更以孔 惠雲為奉聖侯。後有重疾,失爵。」

孝武帝大明二年以孔邁為奉聖侯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大明二年又以 孔邁為奉聖侯。邁卒,子莾嗣,有罪失爵。

南齊

武帝永明七年始復奉聖之爵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七年春二月己丑,詔曰:「宣 尼誕敷文德,峻極自天,發輝七代,陶鈞萬品。英風獨 舉,素王誰匹?功隱於當年,道深於日月,感麟厭世,緬 邈千祀,川竭谷虛,丘夷淵塞,非但洙泗湮淪,至乃饗 嘗乏主。前王敬仰,崇修寢廟,歲月亟流,鞠為茂草。今 學斆興立,實稟洪規,撫事懷人,彌增欽屬。可改築宗」 祊,務在爽塏,量給祭秩,禮同諸侯。「奉聖之爵,以時紹 繼。」

敬帝太平二年春正月詔舉魯國之族嗣奉聖侯

按《梁書敬帝本紀》,太平二年春正月壬寅,詔曰:「夫子 降靈體哲,經仁緯義,允光素王,載闡元功。仰之者彌 高,誨之者不倦。立忠立孝,德被蒸民,制禮作樂,道冠 群后。雖泰山頹峻,一簣不遺,而泗水餘瀾,千載猶在。 自皇圖屯阻,祀薦不修,奉聖之門,裔嗣殲滅,敬神之 寢,簠簋寂寥,永言聲烈,實兼欽愴。外可搜舉魯國之 族,以為奉聖後,并繕廟堂,供備祀典,四時薦秩,一皆 遵舊。」

廢帝光大元年以孔英哲為奉聖亭侯

按《陳書廢帝本紀》:「光大元年冬十二月庚寅,以兼從 事中郎孔英哲為奉聖亭侯,奉孔子祀。」

按《兗州府志》:「元年,封三十二世孫英哲為奉聖侯,英 哲,長孫子也。英哲無子,以弟嗣哲奉祀。」

北魏

獻文帝皇興二年詔孔氏四人為官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按《闕里志》云云。

按《魏書高祖本紀》:二年詔曰:「尼父稟達聖之姿,體生 知之量,窮理盡性,道光四海。頃者淮徐未賓,廟隔非 所,致令祠典寢頓,禮章殄滅。自今以後,臨事致敬,令 肅如也。」三年夏四月,詔以孔子二十七世孫魯郡孔 乘為崇聖大夫,給十戶,以供洒掃。

孝文帝延興三年詔以二十七世孫孔乘為崇聖大夫

按《闕里志》,「三年,封二十七代孫乘為崇聖大夫,食邑 五百戶。生子靈珍。」

太和十六年拜孔氏四人為官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闕里志》,「太和十六年,帝 祀孔子,拜孔氏四人為官。」

太和十九年詔訪孔氏宗子改封二十八代孫靈珍 為崇聖侯。

按:《魏書高祖本紀》:十九年「夏四月庚申,行幸魯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