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和帝永元四年徙封褒成侯為褒亭侯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按《兗州府志》,四年,「追封 孔子為褒尊侯,徙封褒成侯損為褒亭侯,食邑一千 戶。」

安帝延光三年東巡會孔氏男女以十九代孫孔曜襲褒亭侯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春二月丙子,東巡狩。 三月戊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於闕里,自魯相令 丞尉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悉會,賜褒亭侯以下帛 有差。」

按《兗州府志》:「是年以十九世孫曜襲封褒亭侯。曜,損 之子也。」

質帝本初元年以二十世孫孔完襲褒亭侯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不載。按《續文獻通考》,「本初元 年,以二十代孫完曜子襲褒亭侯,早亡,無子,以母弟 讚之子羨襲封。」

桓帝元嘉三年詔選孔氏宗人置孔子廟百戶卒史一人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魯相置孔 子廟卒史碑》: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 書言:詔書崇聖道,勉六蓺。孔子作《春秋》,制《孝經》,刪述 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贊神明,故特立廟。褒成 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 百戶卒史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 大酒直須報。謹問太常祠曹掾馮牟、史郭元。」辭對:「故 事,辟雍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祀者,孔子子孫太宰、太 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太常丞監祀,河南尹給牛羊豕 雞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 則象乾坤,為漢制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吏備爵。 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 為孔子廟置百戶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王家錢給 大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 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制曰:「可。」元嘉三年三月二 十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 用者,選年四十以上,經通一蓺,雜試通利,能奉弘先 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如詔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 辰朔十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下守長憻叩頭死 罪敢言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戶卒 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四十以上,經通一蓺雜試,能 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 謹按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覽等 雜試龢修《春秋》嚴氏,通經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弘先 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 罪,上司空府讚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相乙瑛,字少 卿,平原高唐人。令鮑疊,字文公,上黨屯留人。政教稽 古,名重規矩。乙君察舉,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孫麟 廉請置百戶卒史一人。鮑君造作百戶吏舍,「功垂無 窮。」

永壽二年復顏氏亓官氏族人繇發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永壽二年 魯相顏午碑》文。「聖母顏氏,聖配亓官氏,聖族之親,禮 所宜異。復其邑中繇發」

延熹 年詔孔氏一人為魯從事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按《闕里志》,「桓帝詔孔氏 一人為魯從事,終漢世十有一人。延熹間二十代孫 浮、綱、承,俱東魯督郵。」

文帝黃初二年正月詔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黃初二年春正月壬午,詔曰: 『昔仲尼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無受 命之運。在魯、衛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栖栖焉,遑遑 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於時王公終莫能用 之。乃退考三代之禮,修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 就太師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宗其文以述作』」, 仰其聖以謀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遭天下大亂,百祀墮壞。舊居之廟,毀而不修;褒成之 後,絕而莫繼。闕里不聞講誦之聲,四時不睹蒸嘗之 位,斯豈所謂「崇禮報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議 郎孔羨為宗聖侯,邑百戶,奉孔子祀。

按《兗州府志》:「二十一世孫羨,完之弟子也。漢末褒亭 侯絕,至是改封。」

黃初 年,始建「三氏學。」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不載按《續文獻通考》:「黃初 中於闕里建三氏學,專教孔、顏、孟三氏子孫。」

武帝泰始三年冬十二月徙封宗聖侯孔震為奉聖亭侯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禮志》。「三年十一月。改封 宗聖侯孔震為奉聖亭侯。又詔太學及魯國。四時備 三牲。以祀孔子。」

按《闕里志》:「二十二代孫震,泰始三年,改封奉聖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