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討有罪也』。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 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對 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封 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

按《國語》,「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陳,以聘于 楚。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視塗, 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 若蓺,膳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施舍。 民將築臺于夏氏。及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 以如夏氏,留賓弗見。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 國必亡』。」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 水涸,木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 寒。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 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故 《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偫 而畚挶。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里,此 先王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於天下者也。今陳 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 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 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畺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 池,所以禦災也。」其餘無非榖土,民無縣耜,野無奧草, 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 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 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者也。」《周》之《秩官》有 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候人為導, 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祀,司里授館,司徒具徒, 司空視塗,司寇詰姦,虞人入村,甸人積薪,火師監燎, 水師」監濯,膳宰致餐,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 百官各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其貴 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至於王使,則皆官正 涖事,上卿監之。若王巡守,則君親監之。今雖朝也,不 才有分族於周,承王命以為過,賓於陳,而司事莫至, 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 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 天休。今陳侯不念嗣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 卿佐以淫於夏氏,不亦瀆姓矣乎?陳,我大姬之後也, 棄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 也。昔先王之教,茂帥其德也,猶恐隕越,若廢其教而 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 而無此四者,其能久乎?六年,單子如楚。八年,陳侯殺 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陳。

按《史記陳世家》:「楚莊王善申叔時之言,乃迎陳靈公 太子午於晉而立之,復君陳如故,是為成公。」孔子讀 《史記》至楚復陳,曰:「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 言。」

定王十年「春,葬陳靈公。」冬十二月,宋師伐陳。衛人救 陳。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冬,晉原縠、宋 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宋為盟, 故伐陳。衛人救之。孔達曰:『先君有約言焉,若大國討 我,則死之』。」

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魯侯、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 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簡王四年秋楚侵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成公九年》秋,「鄭伯如晉,晉人 討其貳于楚也,執諸銅鞮。欒書伐鄭。鄭人使伯蠲行 成,晉人殺之。楚子重侵陳以救鄭。」

簡王十一年,晉荀罃以諸侯之師侵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成公十六年》:「秋七月,諸侯遷 于制田。」知武子佐下軍,以諸侯之師侵陳,至于鳴鹿。 簡王十四年「夏五月,晉人以諸侯之師侵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元年「夏五月,晉韓厥、荀 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于是 東諸侯之師次于鄫,以待晉師。晉師自鄭以鄫之師 侵楚焦夷及陳。晉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

靈王二年「夏六月陳侯使袁僑如會諸侯之大夫及 陳袁僑盟楚何忌侵陳。」

按《春秋》,襄公三年,楚侵陳不書。按《左傳》,三年「夏六 月,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使袁僑如會 求成。晉侯使和鉏父告于諸侯。秋,叔孫豹及諸侯之 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 陳叛故也。

靈王三年「春三月己酉,陳侯午薨,子弱立。秋七月,葬 陳成公。」冬,陳人圍頓。

按《春秋》襄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 猶在繁陽。韓獻子患之,言於朝曰:「文王帥殷之叛國 以事紂,唯知時也。今我易之,難哉!」三月,陳成公卒。楚 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聽命。臧武仲聞之,曰:「陳 不服於楚,必亡。大國行禮焉而不服,在大猶有咎,而 況小乎?」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