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 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榮,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聖 者子孫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賜褒成侯損及孔 氏男女錢帛,詔僖從還京師,使校書東觀。冬,拜臨晉 令,崔駰以《家林》筮之。

崔篆所作《易林》也。

謂為不吉止。僖曰:「子盍辭乎?」僖曰:「學不為人,仕不擇 官,吉凶由己,而由卜乎?」在縣三年,卒官。遺令即葬。二 子長彥、季彥,並十餘歲。蒲坂令許君然勸令反魯。對 曰:「今載柩而歸,則違父令;舍墓而去,心所不忍。」遂留 華陰。長彥好章句學,季彥守其家業,門徒數百人。延 光元年,河西大雨雹,大者如斗。安帝詔有道術之士 極陳變眚。乃召季彥見於德陽殿,帝親問其故,對曰: 「此皆陰乘陽之徵也。今貴臣擅權,母后黨盛,陛下宜 修聖德,慮此二者。」帝默然,左右皆惡之。舉孝廉不就。 三年,年四十七,終於家。初,平帝時,王莽秉政,乃封孔 子後孔均為褒成侯,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及王 莽敗,失國。建武十三年,世祖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 志卒,子損嗣。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損卒,子曜嗣。曜 卒,子完嗣。世世相傳,至獻帝初,國絕。

孔季彥

按《兗州府志》:孔季彥,孔子二十代孫也。常過梁,梁人 有繼母殺父,其子殺之,有司欲當以大逆,季彥曰:「繼 母如母,謂有父也。今既殺父母,名已絕。昔文姜與殺 魯桓,《春秋》去其姜氏,宜以非司寇而擅殺當之,不當 以逆論。」延光二年,河南大雨雹,帝召見,問其故,對曰: 「此陰乘陽之徵也。今貴臣擅權,母后黨熾,陛下宜修 聖德,慮此二者。」帝默然,左右皆惡之,季彥曰:「吾豈容 媚勢臣而欺人君乎!」歸,終於家。

孔昱

按《後漢書》本傳:「昱字元世,魯國魯人也。七世祖霸,成 帝時歷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係,其卿相 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習家學,大將軍梁冀 辟,不應。太尉舉方正,對策不合,乃辭病去。後遭黨事 禁錮。靈帝即位,公車徵拜議郎,補洛陽令。以師喪棄 官,卒于家。」

孔完

按《後漢書孔僖傳》:「褒亭侯曜卒,子完嗣。獻帝初,國絕。」 按《闕里志》:「二十代完襲封褒亭侯,早卒,無子,以母弟 讚之子羨襲封。」

孔融

按《後漢書》本傳:「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 七世祖霸,為元帝師,位至侍中。父伷,太山都尉。融幼 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 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 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 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 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 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 息。大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少而 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慧乎?」膺 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 後起,州里歸其孝。性好學,博涉多該覽。山陽張儉為 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 融兄褒有舊,亡抵於褒,不遇。時融年十六,儉少之而 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 主耶?」因留舍之。後事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 走,遂并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含藏 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 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死,郡縣 疑不能決,乃上《讞之》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 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辟 司徒楊賜府,時隱覈官僚之貪濁者,將加貶黜,融多 舉中官親族。尚書畏迫內寵,召掾屬詰責之。融陳對 罪惡,言無阿撓。河南尹何進當遷為大將軍,楊賜遣 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府,投劾而去。河南 官屬恥之,私遣劍客欲追殺融。客有言於進曰:「孔文 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 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下。」進然之。既拜而 辟融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趙舍不同,託病歸家。 後辟司空掾,拜中軍候,在職三日,遷虎賁中郎將。會 董卓廢立,融每因對答,輒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轉 為議郎。時黃巾寇數州,而北海最為賊衝,卓乃諷三 府,同舉融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 檄飛翰,引謀州郡。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 還,融逆擊,為饒所敗,乃收散兵,保朱虛縣。稍復鳩集 吏民為黃巾所誤者男女四萬餘人。更置城邑,立學 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元、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 然臨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縣社。其 餘雖一介之善,莫不加禮焉。郡人無後,及四方游士 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時黃巾復來侵暴,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