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奄,遷殷民于洛邑,遂營成周。

六年,「大蒐于岐陽。」

七年,周公復政於王。春二月,王如豐。三月,召康公如 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誥《多士》於成周,遂城東都。王如 東都,諸侯來朝。冬,王歸自東都。立高圉廟。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親政。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 庶殷于魯,作《象舞》。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于社。 九年春正月,有事於太廟,初用勺。肅慎氏來朝。王使 榮伯錫《肅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為侯。」越裳氏來朝。周文公出居於 豐。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豐。唐叔獻嘉禾。王命唐叔歸禾 於周文公。王命周平公治東都。

約按:周平公即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帥燕師城韓,王鍚,韓侯命。

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夏六月,魯「大禘于周 公廟。」

十四年,秦師圍曲城,克之。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鳳凰見,遂有事於河。

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于日昃,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元甲》之圖,坐之而去。禮於洛,亦如之。元龜、青龍蒼光止於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隨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訖於秦、漢,盛衰之符,麒麟遊苑,鳳凰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鳳凰翱兮於紫庭,余何德兮以感靈。賴先王兮恩澤臻,于胥樂兮民以寧。」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於宗周。遂正 百官,黜豐侯。

二十一年,除治象。周文公薨于豐。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畢。」

二十四年,於越來賓。

二十五年,王大會諸侯於東都,四夷來賓。冬十月,歸 自東都,有事於太廟。

三十年,離戎來賓。

約按:「離戎,驪山之戎也,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遊于卷阿,召康公從歸於宗周。命王世 子釗如房逆女。房伯祈歸於宗周。

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陽。

約按:「咸陽天雨金,三年國有大喪。」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

按《說苑·君道篇》: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 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 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周 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 稱之。」於是遂封唐叔虞於晉。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成王元年,周公位冢宰,以天下 初定。王年少,恐諸侯畔,周公攝政當國,南面黼扆,以 朝諸侯。成王冠,周公命史雍曰:『辭達而已,勿多也』。史 雍頌曰:『近於民,遠於佞,近於義,嗇於時,惠於財,任賢 使能』。周公曰:『善』。成王朝于祖廟,以見諸侯。管叔、蔡叔 群弟疑周公攝政,恐不利于成王。奄君告武庚祿父」 曰:「此百世之時也,請舉事。」管、蔡挾武庚率奄、淮夷叛 周公,奉王命興師東伐。周公居東二年,罪人斯得誅 武庚、管叔,放蔡叔,與之車七乘,徒七十人,降霍叔於 庶人。三年不齒,遂定奄及淮夷,東土以寧,諸侯復宗 周。分殷之餘民為二,以其一封微子啟代殷後國于 宋,又以其一封康叔于衛,又封季載于聃,實周公之 季弟也。又封武王之四子于晉,邘應韓。晉國得嘉禾, 異畝合穎,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周公受 禾東土,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周公遣使察民之有飢 寒者,獄訟之有冤者,賢才之有幽滯者,歸而以告周 公。周公於其君來朝也,揖而問之。百姓聞之曰:「何居 之深而見之明也?」六年,周公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 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治。交趾之南有越裳氏,重三譯 而獻白雉。周公曰:「德澤不加,君子不饗其贄;政令不 施,君子不臣其人。」譯曰:「吾國之《黃耇》曰:『天無烈風淫 雨,海不揚波三年矣』。」意中國有聖人。於是來朝。周公 致薦于宗廟,使者迷其歸途。周公錫以軿車五乘,皆 為司南之制,使者載之,由扶南林邑海際,期年而至 其國,故指南車常為先導,示服遠人,以正四方。周公 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 欲紹承武王之志,乃使召公先相,宅於洛邑。周公復 申視而卒營築,謂之王城,是為東都,方千七百二十 丈,郛方十七里,南繫于洛水,北因于郟山,故亦謂之 《郟鄏》。遷商之九鼎而居之。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乃制 郊甸,方六百里。因西土為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 郡,郡有鄙。以東都為天下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 周公又營成周,遷商之頑民。初,周公避管、蔡流言之 難,居東,思公劉、太王居豳之事,以比序己志。及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