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告武王亦醜,故問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 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 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按《呂氏春秋·先識篇》:「殷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 也,於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說,以告諸侯曰: 商王大亂,沈于酒德,辟遠箕子,爰近姑與息,妲己為 政,賞罰無方,不用法式,殺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 臣出奔周國。」

按:《竹書紀年》:「周武王。」

武王駢齒望羊,東伐紂,勝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歸之。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宮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於鎬。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於坶野。王親 禽受于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祿父,是為「武 庚。」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命監殷。遂狩於管,作 《大武》樂。

十三年,巢伯來賓,薦殷於太廟。遂大封諸侯。秋,「大有 年。」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于壇墠,作《金縢》。

十五年,肅慎氏來賓。初狩方岳,誥於沬邑。冬,遷《九鼎》 於洛。

十六年,箕子來朝。秋,王師滅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誦於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 十四。

按《說苑權謀篇》:「武王伐紂,過隧斬岸,過水折舟,過谷 發梁,過山焚萊,示民無返志也。至於有戎之隧,大風 折斾。散宜生諫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 風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散宜生又諫曰:『此其 妖歟』?」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卜而龜熸。散宜生又諫 曰:『此其妖歟』?」武王曰:「不利以禱祠,利以擊眾,是熸之」 已。故武王順天地,犯三妖,而禽紂于牧野,其所獨見 者精也。

《貴德篇》: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 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 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 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 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唯仁是親。百」 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 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按《帝王世紀》:商容與殷民觀周師之入。見畢公至,「殷 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視其為人,嚴乎?將有急 色。君子臨事而懼。」「見太公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 非也,視其為人,虎踞而鷹趾,當敵將眾,威怒自倍,見 利即前,不顧其後。故君子臨眾,果於進退。」「見周公至 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視其為人,忻忻休休,志」 在除賊是非,天子則周之相國也。故聖人臨眾,不惡 而嚴,是以知之。見武王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然。 聖人為海內討惡,見惡不怒,見善不喜,顏色相副,是 以知之。

成王本紀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 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 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晉唐叔 得嘉穀,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 東土,魯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 定,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 誥》《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 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 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 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 誥》。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 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 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 《周官》。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 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成王 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 太子而立之。

按《竹書紀年》:「成王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 周文公總百官。庚午,周公誥諸侯于皇門。夏六月,葬 武王于畢。秋,王加元服。武庚以殷叛,周文公出居于 東。」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叛。秋,「大雷電以風。 王逆周文公於郊」,遂伐殷。

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于衛。遂伐奄,滅 蒲姑。

四年春正月,「初朝於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伐淮夷」, 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