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 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 於姜水,因以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始教」 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 草,始有醫藥,又作五弦之瑟,遂重八卦,為六十四爻。 初都陳,後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長沙。神農本 起烈山,故《左氏》稱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厲山氏。《禮》 曰「厲山氏之有天下」是也。神農納奔水氏之女曰聽。 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 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

按《春秋元命苞》。「神農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 朝而齒具。三歲而知稼穡般戲之事。」

按《春秋命歷序》:「神農始立地形,甄度四海遠近,山川 休藪所至。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二萬里。」

按《禮含文嘉》:「神農就田,作耒耜,天應以嘉穀,地應以 醴泉。」

按《尸子》:「神農理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穀 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制,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按《淮南子主術訓》:「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 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 春生更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穀, 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 暑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慤,不 忿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 同。是故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故其 化如神。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暘谷,西至三 危,莫不聽從。當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而天下 一俗,莫懷姦心。

《齊俗訓》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而不耕,天下有受其 饑者;婦人當年而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 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其導民也,不貴難得之貨,不器 無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強者,無以養生;其織不強者, 無以掩形。有餘不足,各歸其身,衣食饒溢,姦邪不生, 安樂無事,而天下均平。」

《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臝蠪之肉, 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植五穀, 相土地宜燥濕,肥墝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 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按《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 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

按劉恕《外紀》:「炎帝之世,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 臣箕文諫而被殺。炎帝益修厥德,夙沙氏之民自攻 其君而來歸其地。」

按鄭樵《通志三皇紀》:「炎帝神農氏起于烈山,亦曰烈 山氏,亦曰連山氏,亦曰伊耆氏,亦曰大庭氏,亦曰魁 隗氏,亦曰人皇少典之元子。其母曰女登,有蟜氏之 女也。以火德王天下,故為炎帝,作都于陳,後徙魯,以 火紀官。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 為北火,中官為中火,樂曰下謀,或曰扶持。」

帝臨魁本紀

按《通鑑前編》:「炎帝,神農氏子。帝臨魁,在位八十年,崩, 子承踐位。」

帝承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承在位六十年,崩,子明踐位。」

帝明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崩,子宜踐位。」

帝宜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宜在位四十五年,崩,子來踐位。」

帝來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來在位四十八年,崩,子裏踐位。」

帝裏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裏在位四十二年,崩,曾孫榆罔踐位。」 按劉恕《外紀》,「帝裏生節莖,節莖生克及戲,節莖及克 戲皆不得承帝位。克生子榆罔。帝裏崩,榆罔嗣位。」

帝榆罔本紀

按:《通鑑前編》:「帝榆罔在位五十五年,廢姜氏遂亡,有 熊氏繼世而立。」

按劉恕《外紀》,「榆罔,帝裏之曾孫也,居于空桑,為政束 急,務乘人而鬥其捷,於是諸侯㩦貳。其臣蚩尤作亂, 帝遜居於涿鹿。有熊國君曰公孫軒轅,實懋聖德,諸 侯歸之。帝立五十五年,諸侯尊軒轅為天子,降封帝 於潞,神農氏遂亡。」按外紀又云炎帝別子曰柱有聖德佐帝播種百穀後世德之祀以

為稷有子慶甲,或云嘗嗣炎帝,事無確據,附此備考。

疏仡紀

黃帝軒轅氏本紀按自黃帝以迄於周所謂疏仡紀也疏以知遠仡以審斷仁義道德 之所用也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 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 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