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道得,賢材遂百姓,治治亂,在主而已矣。」故曰:「主身者,

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 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於民,是 以上及下之事謂之矯,下及上之事謂之勝。為上而 矯,悖也;為「下而勝,逆也。」國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十, 主民者失其紀也。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 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設 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無道之君,既已設法,則舍法 而行私者也。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為人臣者援 私以為公。公道不違,則是私道不違者也。行公道而 託其私焉。寖久而不知,姦心得無積乎?姦心之積也, 其大者有侵偪殺上之禍,其小者有比周內爭之亂。 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國無常法也。主德不 立,則婦人能食其意;國無常法,則大臣敢侵其勢。大 臣假於女之能以規主情,婦人嬖寵假於男之知以 援外權,於是乎外夫人危太子,兵亂內作,以召外寇, 此危君之徵也。

「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踰軌而行 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朝 有定度衡儀,以尊主位,衣服緷絻,盡有法度,則君體 法而立矣。」君據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順 上而成俗,著久而為常。犯俗離教者,眾共姦之,則為 上者佚矣。天子出令於天下,諸侯受令於天子,大夫 受令於君子,受令於父母,下聽其上,弟聽其兄,此至 順矣。衡石一稱,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書 同名,車同軌,此至正也。從順獨逆,從正獨辟,此猶夜 有求而得火也,姦偽之人無所伏矣,此先王之所以 一民心也。是故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慶之 於天子,大夫有善納之於君,民有善「本於父,慶之於 長老」,此道法之所從來,是治本也。是故歲一言者,君 也;時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務四支之力,修耕農之 業,以待令者,庶人也。是故百姓量其力於父兄之間, 聽其言於君臣之義,而官論其德能而待之。大夫比 宮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為常具以給之。相總要者, 官謀士,量實義美,匡請所疑,而君發其明府之法瑞 以稽之,立三階之上,南面而受要,是以上有餘日而 官勝其任,時令不淫而百姓肅給。唯此上有法制,下 有分職也。

《四稱篇》:桓公問於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諸侯 四鄰之義,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 鑒焉!」管子對曰:「夷吾之所能與所不能,盡在君所矣。 君胡有辱令?」桓公又問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 四鄰諸侯之義,仲父不當盡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 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有道 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 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聖人在前,貞廉在 側,競稱於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 憂,五穀蕃殖,外內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 革。受其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 謂昔者有道之君也』。」桓公曰:「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 語我昔者有道之君矣;不富,盡語我昔者無道之君 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既 宮職美道,又何以聞惡為?」桓公曰:「是何言邪?以」:緣。 「吾何以知其美也?以素緣素,吾何以知其善也?仲 父已語我其善,而不語我其惡,吾豈知善之為善也?」 《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無道之君,大其 宮室,高其臺榭,良臣不使,讒賊是舍。有家不治,借人 為圖;政令不善,墨墨若夜,辟若野獸,無所朝處,不修 天道,不鑒。四方有家不治,辟若生狂,眾所怨詛,希不 滅亡,進其諛優,繁其鐘鼓,流於博塞;戲其工瞽,誅其 良臣,敖其婦女,獠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 笑語。式政既輮,刑罰則烈,內削其民,以為攻伐,辟猶 漏釜,豈能無竭?此亦可謂昔者無道之君矣』。」桓公曰: 「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語我昔者有道之君,與昔者 無道之君矣,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臣乎?吾 以鍳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徐伯曰:『昔者有道之臣, 委質為臣,不賓事左右,君知則仕,不知則已。若有事, 必圖國家,遍其發揮,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 讒慝不作,事君有義,使下有禮,貴賤相親,若兄若弟, 忠於國家,上下得體,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動作 則事,居國則富,處軍則克;臨難據事,雖死不悔;近君 為拂,遠君為輔;義以與交,廉以與處;臨官則治,酒食 則慈;不謗其君,不毀其辭;君若有過,進諫不疑;君若 有憂,則臣服之。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臣矣』。」桓公曰: 「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語我昔者有道之臣矣,不當 盡語我昔者無道之臣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 聞之於」徐伯曰:「昔者無道之臣,委質為臣,賓事左右, 執說以進,不蘄亡己。遂進不退,假寵鬻貴,尊其貨賄, 卑其爵位,進曰輔之,退曰不可,以敗其君。皆曰:『非我 不仁』。群處以攻賢者,見賢若貨,見賤若過。食於貨賄, 競於酒食,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恭,不友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