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六卷目錄

 君臣部雜錄

皇極典第六卷

君臣部雜錄

《禮記·禮運》:「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晏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 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昭公二十六年,《晏子》曰:「君令臣共,禮也。君令而不違, 臣共而不貳,禮之善物也。」

《孝經廣要道章》「敬其君,則臣悅。」

《管子宙合》篇:「夫天地一險一易,若鼓之有揨,擿擋則 擊天地萬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左操五音,右執五 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於左;臣任力勞, 故立於右。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此言君之所出令 無妄也。而無所不順,順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 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而無所不得,得而力」 務財多,故君出令,正其國而無齊其欲,一其愛而無 獨與。是王施而無私,則海內來賓矣。臣任力,同其忠 而無爭其利,不失其事而無有其名分,敬而無妒,則 夫婦和勉矣。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臣離味, 則百姓不養,百姓不養,則眾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則 國寧矣。故名之曰《不德》。

《法法》篇:「凡人君之德行威嚴,非獨能盡賢於人也。曰 人君也,故從而貴之,不敢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為 其殺生,急於司命也。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貴人賤 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望此 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會六者,謂之謀。六者,在臣期 年,臣不忠,君不能奪;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奪。故」 《春秋》之際,臣有弒其君,子有弒其父者,得此六者,而 君父不智也。

《君臣篇》:「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為人臣 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則受令者疑; 權度不一,則修義者惑。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 能匡,則百姓之與閒,猶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 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 也;能上盡言於主,下致力於民,而足以修義從令者」, 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業,上下相希,若望參表,則 邪者可知也。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一設而不更,此謂「三 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職之,人臣之事也。君 失其道,無以有其國;臣失其事,無以有其位。然則上 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虛矣。上之畜下不妄,則 所出法制度者明也;下之事上不虛,則循義從令者 審也。上明下審,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 「不曠其產,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務德,而下之人 守節義。禮成形於上,而善下通於民,則百姓上歸親 於主,而下盡力於農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 農愚,商工愿,則上下體而外內別也,民性因而三族 制也。夫為人君者,廕德於人者也;為人臣者,仰生於 上者也;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為人臣者,受任 而處之以教。布政有均,民足於產,則國家豐矣;以勞 受祿,則民不幸生;刑罰不頗,則下無怨心;名正分明, 則民不惑於道。道也者,上之所以導民也。是故道德 出於君,制令傳於相,事業程於官,百姓之力也,胥令 而動者也。是故君人也者,無貴如其言;人臣也者,無 愛如其力。」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畢矣。是故主畫之, 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 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姦偽之術 也。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專意一心,守職 而不勞,下之事也。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則有司 不任;為人臣者,上共專於上,則人主失威。是故有道 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聰明。智能聰明者, 下之職也。所以用智能聰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 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復合為一 體。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則不公矣。 人君不公,常惠於賞而不忍於刑,是國無法也。治國 無法,則民朋黨而下比飾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則 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納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順 事治,國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於聰明而善人舉,姦 偽誅,視聽者眾也。是以為人君者,坐萬物之原,而官 諸生之職者也。選賢論材而待之以法,舉而得其人, 坐而取其福,不可勝收也;官不勝任,奔走而奉其敗, 事不可勝救也。而國未嘗乏於勝任之士。上之明,適 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審知勝任之臣者也。故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