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許國禎傳》:國禎子扆,字君黼,一名忽魯火孫,從其父 國禎事世祖於潛邸,進退莊重,世祖喜之,賜今名,俾 從許衡學。入備宿衛,忠慎小心。嘗因事忤旨,欲罪之。 帝後悔,謂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魯火孫,汝何不言? 汝二人自今結為兄弟,有所譴責,則更相進諫。乃置 金酒中,賜二人飲以為盟。時裕宗居東宮,帝又諭忽 魯火孫曰:「若太子罪汝,將誰諫耶」遂命東宮臣慶山 奴亦同飲金酒。

《海上紀聞》:宋公訥病,高廟遣中使諭曰:「卿稟天命之 性,發仲尼之誠,施己之幽德,修道教人,所以病不久 而速瘥,以其有神也。」又嘗言宋祭酒骨格必壽,適有 畫工至,命繪公像,甚肖,上喜。吏部尚書余熂不喜公, 以事逐公去。上怒誅熂,念公老,召其子望江縣主簿 麟侍養二十年,卒於官,年八十,上為文祭之。故事,文 臣四品無給喪費者,給自公始。又遣行人祭於家,為 治墳塋。官其次子復祖為司業。一時君臣之契莫倫 焉。

《明良錄略》:「上嘗與宋濂飲,濂辭,上強之,至三觴,面如 赭,行不成步。上歡笑,親御翰墨,賦《楚詞》一章以賜,仍 命侍臣咸賦《醉學士歌》曰:『俾後世知朕君臣同樂若 此也』。」九年乃拜學士承旨。上謂曰:「朕以布衣為天子, 卿亦起草萊,列侍從,為開國文臣之首,俾世世與國 同休,不亦美乎?輒令取子孫官之。」特召太子選良馬 以賜濂,上親作《馬歌》以寵耀焉。上又嘗稱:「濂寵辱不 驚,始終無異,可以為賢人君子。」十年致仕歸。臨行賜 緡幣及御製文集,皇太子贈以衣三襲。上諭曰:「朕最 慎於賞予,嘉卿忠誠,故有是賜。」又曰:「卿年幾何?」曰:「六 十有八。」上曰:「藏此幣,俟三十二年後,作百歲衣也。」是 年九月入朝。上降敕遣儀曹奉醪膳諸物抵寓館以 賜。自是日侍上遊歷觀闕,盤旋禁籞,便殿侍食,日晏 始退。上喟然歎曰:「純臣哉!」歲暮辭還,上謂其子璲曰: 「爾父雖去,朕嘗見諸夢寐。」中書舍人史靖可、太子正 字桂良彥等皆為詩歌以紀之。

《龍興慈記》:武寧達疾亟,聖祖幸其第,至榻前問之,占 二句曰:「聞說君王鑾駕來,一花未謝百花開。」蓋諷待 用英賢之眾,戀主之思乎?執聖祖手不放。聖祖曰:「卿 欲朕緊掌山河。」達就榻上𨙫頭,勉主之忠乎?嗚呼!君 臣始終兩得之矣。

《青溪暇筆》:洪武間,翰林應奉唐肅有應制賦《海東青》 一絕云:「雪翮能追萬里風,坐令狐兔草間空。詞臣不 敢忘規諫,卻憶當時魏鄭公。」自記云:是日,上御奉天 門外西鷹房,觀海東青。翰林學士宋濂因諫曰:「『禽荒 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當防微 杜漸』。」上遂起。嗚呼!我太祖聖明天縱,固非唐太宗所 能肖,然宋公之真誠,不在鄭公之下,而肅之詩亦可 謂善於規諷矣。此雖一事,可以見當時君臣相得之 際,如此其盛也。

《吾學編》:上嘗召劉大夏諭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議, 又以非卿部事而止。後有當行罷者,卿揭帖啟朕,公 對不敢。」上問:「何也?」曰:「先朝李孜省可戒。」上曰:「朕與卿 論政事,豈孜省比曰:臣下以揭帖密進,朝廷以揭帖 顯行,何異前代斜封墨敕,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內咨 內閣可也。」上稱善。

《遵聞錄》:陶安為翰林學士,賜以門對曰:「國朝謀略無 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後又以安為江西參政而卒。 聖祖親製文,遣使祭之。其蒙被寵眷,終始不衰如此。 視諸宋濂,其間幸與不幸,相去遠矣。

《明外史楊士奇傳》:「時藩司守令皆朝京師,尚書李慶 言於帝,請發軍伍餘馬給有司,歲課其駒。士奇力言 不可,不報。有頃,按察司陳智亦上章,言畜馬非是。帝 乃御思善門,召士奇謂曰:『朕聞李慶、呂震皆不樂卿, 朕念卿孤立,恐為所傷,不欲因卿言罷耳』。因出智章, 使草敕行之。士奇頓首曰:『陛下知臣,臣不孤矣』。」 《仰山脞錄》:楊文懿公登第入翰林,每進講必傅經義, 以納忠誨。一日講《說命》,有曰:「明君圖治,常患其臣不 言,忠臣進言,惟恐其君不行。臣不言則君徒負聰明 而罔聞乎治要,君不行則臣徒費講說而無補乎上 德。臣言之而君行之,若高宗傅說,可以為萬世法矣。」 公語他學士曰:「萬一蒙上過聽,不賢於優」孟滑稽之 談乎?

《谿山餘話》:我朝君臣隔絕,實以憲廟口吃之故。至孝 宗末年,有意召見大臣,與議機務。李西涯文正公東 陽載在《燕對錄》。比來南劍,聞之蕭少卿九成韶言:一 日孝廟嘗問司禮監,祖宗時召見大臣,其禮如何?當 在何處?蕭敬對云:「英宗多在文華殿,嘗見臨殿前楹, 見吏部尚書王公翱問,對畢,王公辭去,顧見其衣後」 破損,再呼還,問衣破何不令家人補之。王公答曰:「今 日偶服此,到部適聞命,不及更衣。」英廟撫掌笑,命賜 一綺。孝廟聞之曰:「朕不能如祖宗簡易若此。」數日間, 遂召見兵部尚書劉公大夏,見後稱好好。向見邃菴 楊公一清,亦談一事云。時甘肅闕總兵官,會推恭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