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復出宮人合曲,妙舞蹁躚,態有餘妍,凡目創見。上諭 臣邦彥、臣粹中曰:「此盡是嬪御。自來翰林不曾與此 集,自卿等始。」又曰:「《翰林志》誰修?」太宰王黼奏云:「承旨 李邦彥。」上顧臣邦彥曰:「好《翰林志》可以盡載此事,此 卿等榮遇。」臣邦彥謝不敏,瓊瑤玉舟,宣勸非一。上每 親臨視使釂復顧臣某曰:「李承旨善飲,仍數被特勸, 夜分而罷。」臣仰惟陛下加惠親賢,共享太平,肆念詞 臣,許陪鼎席,宗工之末,周於待遇,略去常儀。臣邦彥 粹中,首膺異數,親承玉音,俾編載榮遇,以侈北門之 盛蓋陛下崇儒右文,表異鼇禁,用示眷矚之意,誠千 載幸會也。竊伏惟念,一介微臣,粵自布衣,叨膺識擢, 凡所蒙被,度越倫軰,曾微毫忽,以助山嶽。茲侍燕衎, 咫尺威顏,獨誤睿獎,至官而不名,豈臣糜捐,所能稱 塞。臣竊觀文武之盛,始於憂勤而逸樂,繼之《鹿鳴》之 燕,群臣嘉賓,得盡其心,故天保之報,永永無極。臣雖 幺陋,敢忘歸美之義?輒揚盛蹟,備載於篇,使視草之 臣,「知聖主曲宴內務,自臣等始。謹錄進呈,伏取進止。」 《齊東野語》:庚子九月,上宣諭宰執云:「已有指揮,閣門 令今後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會則否。」且云:「朕記得 老蘇議論,贊儀之臣呼名如胥吏,非禮貌之意也。」 《宋史徐誼傳》:誼字子宜,一字宏父,溫州人,乾道八年 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執政惟奉 旨而行,群下多恐懼顧望。誼諫曰:「若是,則人主日聖, 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及論《樂制》,誼對以宮 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上遽改容曰:「卿可 謂不以官自惰矣。」

《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五月,梁宋國王宗幹薨。庚 戌,上親臨。日官奏戌亥不宜哭泣。上曰:「君臣之義,骨 肉之親,豈可避之。」遂哭之慟,命輟朝七日。六月甲戌, 詔都元帥宗弼與宰執同入奏事。庚寅,行臺平章政 事耶律暉致仕。壬辰,有司請舉樂,上以宗幹新喪,不 允。甲午,紀王宗強薨,上親臨,輟朝如宗幹喪。

《高汝礪傳》:上嘗謂汝礪曰:「朕每見卿侍朝,恐不任其 勞,許坐殿下,而卿終不從,何哉?」夫君臣相遇,貴在誠 實,小謹區區,朕固不較也。汝礪以君臣之分甚嚴,不 敢奉命。

徒單克寧傳皇太孫為皇帝,是為章宗,徙封為東平 郡王。詔克寧朝朔望。朝日,設坐殿上,克寧固辭,詔近 臣勉諭,克寧涕泣謝曰:「憐憫老臣,幸免常朝,豈敢當 坐禮!」其後,每朝必為克寧設坐,克寧侍立益敬。《即位 詔》文,凡除名、開落官吏,並量材錄用。張汝霖奏真盜 枉法不可恕,克寧曰:「陛下初即位,行非常之典,贓吏 誤沾恩宥,其害小國之大,信不可失也。」章宗深然之。 無何,進拜太傅,兼尚書令,賜尚衣、玉帶。乞致仕,不許。 詔譯《諸葛孔明傳》賜之。詔尚書省曰:「太傅年高,旬休 外四日一居休,大事錄之,細事不須親也。」賜金五百 兩、銀五千兩、錢千萬重,綵二百端、絹二千匹。

《粘割斡特剌傳》:斡特剌拜參知政事,世宗謂宰臣曰: 「朕素知此人,極有識慮,貌雖柔而心甚剛直,所行不 率易也。」

《孫鐸傳》:泰和二年,上召鐸戶部侍郎張復亨議交鈔。 復亨曰:「三合同鈔可行。鐸請廢不用。詰難久之,復亨 議詘。上顧謂侍臣曰:『孫鐸剛正人也,雖古魏徵何以 加焉』。」

《僕散揆傳》:揆為宣撫河南軍民使,上諭之曰:「朕即位 以來,任宰相未有如卿之久者。」若非君臣道合,一體 同心,何以及此。

《元史博爾朮傳》:「爾朮,阿兒剌氏。始祖孛端察兒,以才 武雄朔方。父納忽阿兒闌,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 睦鄰好。博爾朮志意沉雄,善戰知兵,事太祖於潛邸 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時諸部未 寧,博爾朮每警夜,帝寢必安枕,寓直於內,語及政要, 或至達旦。君臣之契,猶魚水也。初,要兒斤部卒盜牧」 馬,博爾朮與往追之。時年十三,知眾寡不敵,乃出奇 從旁夾擊之,盜舍所掠去。及戰於大赤兀里,兩軍相 接,下令殊死戰,跬步勿退。博爾朮繫馬於腰跽而引 滿,分寸不離故處,太祖嘉其勇膽。又嘗潰圍於怯列, 太祖失馬,博爾朮擁帝累騎而馳,頓止中野。會天雨 雪,失牙帳所在,臥草澤中,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 通夕植立,足蹟不移。及旦,雪深數尺,遂免於難。《篾里 期》之戰,亦以風雪迷陣,再入敵中,求太祖不見。急趨 輜重,則帝已還,臥憩車中。聞博爾朮至,曰:「此天贊我 也。」丙寅歲,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嘗從容謂 博爾朮及木華黎曰:「今國內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 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汝等宜體此勿替。 《不忽木傳》:不忽木以天下之重自任,知無不言。世祖 嘗語之曰:「太祖有言,人主理天下,如右手持物,必資 左手承之,然後能固。」卿實朕之左手也。每侍燕間,必 陳說古今治要,世祖每拊髀嘆曰:「恨卿生晚,不得早 聞此言,然亦吾子孫之褔。」臨崩以白璧遺之曰:「他日 持此以見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