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強弱勝負為君臣,則天下之禍何時已哉!漢之君 臣不知出此,卒至相夷而不悟,悲夫!

《君臣》

《程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

華陽范氏曰:「《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 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此舜、皋陶所以 賡歌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為明,臣以任職為良。君 知人則賢者得行其所學,臣任職則不賢者不得苟 容於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職,則叢脞矣; 臣不任君之事,則惰矣,此萬事所以隳也。當舜之時, 禹平水土,稷播百穀,土穀之事,舜不親也。契敷五教, 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禮,夔典樂, 禮樂之事,舜不與也。益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 不知也。禹為一相,總百官,自稷以下,分職以聽焉。君 人者如天運于上,而四時寒暑各司其序,則不勞而 萬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 臣不可以不勞也,所治者寡,所職者詳也。不明之君 不能知人,故務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 所為,則雖聖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小, 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志,而 持祿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剛健中正純粹,首出庶物者也。人 臣柔順利貞,順承乎天而時行者也。」

寡欲之君,然後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後可與言 王佐。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義不明,君誘其臣以富貴, 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與之際,萬化之原也。既 汨於利矣,末流其可禁乎?三代之治所以不復也。 朱子曰:「君臣之際,權不可略重,纔重則無君。且如漢 末,天下唯知有曹氏而已。魏末唯知有司馬氏而已。 魯當莊僖之際,也得箇季友整理一番,其後季氏遂 執其權。歷三四世,魯君之勢全無了,但有一季氏而 已。」葉賀孫問:「也是合下君臣之間,其識慮不遠。」曰:「然。 所以聖人垂戒,謂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 矣,由辨之不早辨也。這箇事體,初間只爭些小,到後 來全然只有一邊。聖人所以一日二日萬幾,常常戒 謹恐懼。《詩》稱文王之盛於後,便云:『殷之未喪師,克配 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此處甚多。

問:「忠只是實心,人倫日用,皆當用之,何獨只于事君 上說『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婦,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 不自知。愛敬君臣雖亦是天理,然是義合。世之人便 自易得苟且,故須於此說。忠,卻是就不足處說。如《莊 子》說:『命也,義也,天下之大戒』。看這說君臣,自是有不 得已意思。」

問:「君臣父子同是天倫,愛君之心終不如愛父,何也?」 曰:「《離》畔也只是庶民,賢人君子便不如此。韓退之云: 『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此語何故?程子云:『是好』。文王 豈不知紂之無道,卻如此說!是非欺誑眾人,直是有 說。須是有轉語,方說得文王心出。看來臣子無說,君 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見得是君臣之義處。《莊子》云:『天 下之大戒二:命也,義也。子之於父,無適而非命也;臣 之於君,無適而非義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東萊呂氏曰:「畢公弼亮四世為周父師,而康王之《冊》 尚有『罔曰弗克,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畢公,蓋 規警勉飭,此是君臣間常法,初不以耆艾廢也。」

大學衍義補

《敬大臣之禮》

《周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臣按:侯而謂之「康」 者,以其有康民安國之功而得為侯者也。賢哲之君在上,臣下順附而奉承之,而有康民安國之功,是以人君必錫之以寵數,車馬至於眾多,接之以親禮,晝日至於三接。在外之侯且然,則內之公卿可知也。後世人主於在外之諸侯曠世不一再見,於內之公卿或五日一朝,或間日視朝,其勤者雖一日一朝,然惟應故事而已。顏面之不親,情意之不孚,況望其晝日之間三接乎?夫惟接見之頻,然後其情可以通,其言可以入,勢分不至於懸隔,而上下無壅蔽之患,內外無廢墜之事也。有志任賢,求治之主,尚念之哉!

《虞書》: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臣按:先儒謂臣以分言,鄰以情言,君臣之間一於分則離,一於情則褻,故帝舜於大禹既欲其盡臣道以親助於我,曰:「臣哉鄰哉。」 又欲其親助我以盡臣道,曰:「鄰哉臣哉。」 反覆詠歎之不置,舜歎而言之,禹俞而然之。君臣之際其交相親近有如此者,後世人君之於臣下,不過於嚴則過於瀆,此上下之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恆不若於古歟。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